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6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课件)(29页)__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文件大小:55.12 MB
总页数:2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2.81千字
文档摘要

纪/念/南/京/大/屠/死/难/者国家公祭为佑世界和1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史为鉴/振兴中华

以史为鉴/振兴中华素养目标查找资料,了解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把握述评中史料的特点感受严谨、缜密的论述语言培养正视历史、热爱和平的情感纪/念/南/京/大/屠/死/难/者壹贰叁肆

课前导入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每12秒就有一个国人的生命消逝,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国家公祭日节日影响壹杀人比赛

课前导入每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国家为了过去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人民日报》发表此文,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共同捍卫世界和平!

纪/念/南/京/大/屠/死/难/者以史为鉴/振兴中华300000壹基础知识

文体知识壹“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含“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2008年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参与“钟声”文章写作的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的编辑和记者,每篇文章都经过多人讨论修改,因此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写作背景壹本文选自2017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这一天,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作者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震撼人心的评论。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遇难人数超过30万。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文体知识壹新闻述评新闻述评又称记者述评或述评。它融新闻和评论为一体,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功能、作用。新闻述评可以说是一种边缘体裁。它介乎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之间,兼有两者的优势。它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有述有评,述评结合。新闻述评内容上往往述多于评,但它的重点是评,述的目的是评,述是为评服务的。

文体知识壹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导向正确,就事论理新闻性强,有的放矢科学合理,便于传播以史为鉴/振兴中华

字词释义壹宝鼎()国殇()惨绝人寰杀戮()篡改()呓语()振聋发聩遁形()矢志()彰显()缅怀()磅礴遁形:一以贯之:沧海桑田:shānɡlùcuànyìdùnpánɡbózhānɡshǐkuìhuándǐnɡmiǎn隐藏形体。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纪/念/南/京/大/屠/死/难/者以史为鉴/振兴中华300000贰课文研读

内容划分贰第二部分(2~3):第三部分(4~5):简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背景和意义。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重要性。联系现实论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必要性。第一部分(1):第四部分(6):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的何等珍贵,中国矢志捍卫世界和平。

课文研读贰这则评论是针对什么新闻事件而写的?针对在纪念南京大屠杀80周年的公祭日,即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以隆重仪式悼念死难者同胞的新闻事件而写。

课文研读贰这则消息有什么历史和现实的意义?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2周年,也是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沉痛的日子里,让我们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深切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深切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课文研读贰开头引用宝鼎铭文有什么作用?“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引出后文丰富内容增加表现力01

课文研读贰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时间遇难人数插叙01

课文研读贰第②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内容: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以不同的方式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做法,具体说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可能被忘却。结构:承接上文,具体阐述全世界正义之士的表现,印证前文。02

课文研读贰第③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内容:交代日本右翼势力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