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欧洲西部
考点梳理一.地理位置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北部地区位于北寒带。亚欧大陆的西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主体在东半球、全部位于北半球。
考点梳理二.自然环境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地势起伏小。
考点梳理二.自然环境气候:大西洋沿岸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为代表;北部是寒带气候,东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河网密布、水量大、长河少。多瑙河: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莱茵河:西欧第一大河,航运价值高。
考点梳理三.居民国家众多,人口稠密;居民以白种人为主,多信仰基督教。存在的人口问题和对策:(1)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2)对策:鼓励生育,鼓励移民。
考点梳理四.概况工业概括:这里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目前也是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工业工艺精,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高;工业中心多,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处于技术和价值的高端位置。农业概况: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但生产水平高,多用机械,自动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少。服务业概况:欧洲西部的服务业体系完善,服务质量优,产值大,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考点梳理五.现代化的畜牧业特点:畜牧业发达,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发展的有利条件:(1)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适宜多汁牧草生长。(2)地形以平原为主,草场广布。(3)居民喜食乳畜产品,市场需求大。(4)交通便利,便于产品运输保鲜。
考点梳理六.繁荣的旅游业1.欧洲旅游业繁荣的原因:(1)旅游资源丰富。(2)居民收入水平高。(3)休闲时间多。(4)交通发达、设施完善。(5)统一的货币和统一的市场。
02极地地区
考点梳理一.独特的自然环境项目北极地区南极地区位置范围地表特征气候特征代表动物1.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北极圈(66.5°N)以北南极圈(66.5°S)以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以及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四周被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包围。以海洋为主以陆地为主,被称为“冰雪高原”终年冰雪覆盖,气候严寒,降水多于南极。酷寒、干燥、多狂风;有“白色荒漠”“风库”之称。北极熊企鹅
考点梳理一.独特的自然环境2.南极比北极更冷的原因: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陆地升温和降温比海洋快(海陆因素);南极地势高,北极地势低(地形因素);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较少,接受太阳辐射较多。
考点梳理二.科学考察的宝地1.科学考察项目和时间(1)科考目的及项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2)科考建站时间:北极地区:每年5月-9月南极地区:每年11月-次年3月(暖季)
考点梳理二.科学考察的宝地2.我国的极地科考站:(1)北极地区:黄河站-第一个北极科考站。(2)南极地区: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现象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内,第二个科考站(印度洋沿岸)昆仑站-我国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泰山站-位于中山站和昆仑站之间秦岭站-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位于罗斯海区域沿岸。
考点梳理三.极地环境保护1.存在问题过度捕杀鲸、海豹、海狮等极地动物,破坏生物多样性;开采、加工石油、天然气等导致环境污染;石油泄漏等突发污染事件。2.保护措施: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国际上也非常重视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于1991年制定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03日本
考点梳理一.位置和领土组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领土组成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由北海道、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四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考点梳理二.自然环境1.地形:特征:以山地、丘陵为主(3/4),沿海平原狭小。主要地形区:关东平原(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日本最高峰)。2.气候:季风气候显著、海洋性明显;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考点梳理二.自然环境3.河流:河流短促,流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航运价值低。4.自然资源: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匮乏;森林资源、水能资源丰富,渔业发达。5.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原因: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减灾措施:传统民居多使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防震演习和防震预警。
考点梳理三.农业发展1.特点:农业生产水平高,小型机械化,粮食自给率低,农业劳动力少。2.主要粮食作物:水稻。3.粮食自给率低的原因:国土面积狭小,平原少,耕地面积小;人口(1.2亿)较多,粮食消费量大。
考点梳理四.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1.发展条件:不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