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部编版2025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pptx
文件大小:6.72 MB
总页数:2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3.29千字
文档摘要

二月革命倒沙皇十月革命现曙光三年内战平叛忙共产主义闪光芒余粮征集制、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国家统一分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时代背景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1920农民说法1921年大饥荒(500万)1921年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

壹新经济政策1921年春开始实施

新经济政策列宁与农民交谈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直接过渡实践证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实物配给制余粮征集制中小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阅读课文,比较两种经济政策有哪些不同?征收粮食税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自由贸易,允雇劳力和租地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新经济政策余粮归农民支配,调动了生产积极性工业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从否决商品货币关系到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满足工农业生产需求打破平均主义,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新经济政策到底“新”在哪里?比喻:用脚代表生产力;用鞋子代表生产关系。分析:苏俄落后的生产力决定了其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小脚大鞋子▲新经济政策从国情出发,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联系起来,利用它们来提高生产力,大力发展经济,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如何发展生产力?允许企业私有;实行自由贸易有限的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新经济政策的影响:影响: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启示: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定政策从国情出发;注重市场机制;充分调动人们的建设的积极性。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列宁列宁(1870—1924)终年53岁1922年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1924年1月21日,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列宁逝世。列宁历史功绩:一个政党(布尔什维克)一个国家(苏联)一个主义(列宁主义)一大政策(新经济政策)

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先工业化,后集体化”

斯大林(1879-1953)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用过的笔名材料:此时的苏联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1/8,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完成。——《大国崛起》应对帝国主义包围的外部环境,加强国防建设;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巩固政权的需要。据材料说明苏联为何迫切需要实现工业化?

不同年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的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例苏联13.7%读图,说说两个五年计划有何成就?1913-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的位次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1934年建成第聂伯河水电站一期工程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思考·探究据材料,概括工业化有何特点?材料2:在经济上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摘编自周尚文王斯德《苏联兴亡史》材料1:项目1928年1940年增幅(%)钢(万吨)4301830326煤炭(万吨)355016600368棉织物(亿米)26.7839.5448优先发展重工业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进行

苏联为何要实行农业集体化?材料2:斯大林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材料1:1927年苏联的粮食收购比上年减少30%,斯大林认为这是小农经济分散性导致的结果。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创造条件,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和劳动力。为解决粮食问题

农业集体化的实质及措施农业集体化:1929-1933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