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态变化
升华
凝华
水循环
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重点)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3.能用物理语言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难点)
放热
放热
吸热
吸热
固态
液态
气态
液化
汽化
凝固
?
?
物质能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吗?
熔化
前面几节课我们已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知道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否也可以相互转化呢?
二十四节气中有“霜降”一说,古时候人们认为霜是从天上降落的,故而称为霜降。你赞同这个观点吗?通过今天的新课学习,就能知道答案了。
想想议议
为什么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周围弥漫着白色雾气?
加水后白雾变多,加冷水还是热水效果更明显?
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便形成了雾。
热水(热水温度高,干冰升华更快;热水蒸发快,液面附近水蒸气较多.)
实验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
在烧杯中放入少量固体碘,将装有冷水的烧瓶放在烧杯上面,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仔细观察:
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的?
2.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3.停止加热并冷却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结论:
加热碘固体(低于熔点),碘固体吸热,直接变成碘蒸气;
冷却碘蒸气,碘蒸气放热,直接变成碘固体。
碘是晶体,熔点(凝固点)为113℃。
现象:
分析:要说明碘不是先液化再汽化,你还需要知道什么?
将碘固体放入热水中,固体消失,出现紫色碘蒸气;
再将碘蒸气放入冷水中,气体消失,出现碘固体。
汽化
液化
熔化
凝固
升华,___热
汽化,___热
液化,___热
凝华,___热
熔化,___热
凝固,___热
吸
放
吸
吸
放
放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中物质需要吸热。
加热前
碘是什么状态?
加热后
碘是什么状态?
吸热
升华
固态
气态
制冷作用
吸热
利用干冰冷冻食品
利用干冰人工降雨
干冰是在一个大气压下以-78.5oC存在的固体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可以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干冰
舞台烟雾是怎么形成的?
常见的升华现象
生活中还有那些升华现象?
例小付买了一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______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成了小雨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升华
液化
凝华
气态
固态
凝华过程是放热过程。
遇冷放热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中物质需要放热。
固态
停止加热冷却后
试管壁上的
碘是什么状态?
放热
气态
变化条件:
加热时
碘是什么状态?
冰花
凝华
水蒸气
小冰晶
(遇冷)
深秋、寒冬,北方常见的凝华现象.(水蒸气→冰)
冰箱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冰箱冷冻室的上部,往往也会出现厚厚的一层冰霜,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温度很低的冰箱内壁时,遇冷凝华变成冰。
我国东北地区,在气温很低的时候,可以泼水成冰.
猜一猜,表演泼水成冰时对水的温度有什么要求?
白雾的形成
热水→汽化→水蒸气→液化→小水滴(白雾)
冰的形成
泼(热)水成冰
热水→汽化→水蒸气→凝华→小冰晶
钨丝
钨蒸气
钨的颗粒
?
升华
凝华
吸热
放热
钨的升华和凝华
例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塞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
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
B
例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D
人工降雨
用高射炮或飞机在天空中撒下干冰,干冰会升华吸热,使云层中的温度急剧下降,从而使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者直接凝华成小冰晶,落到地上便形成雨。
把干冰撒入冷云层中.
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或液化小水珠.
人工降雨剖析图
小冰粒变大而下降.
人工降雨剖析图
下降
暖流
遇到暖流熔化为雨点降落.
人工降雨剖析图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气体
升华
吸热
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华
液化
雨
遇到暖空气后,冰晶熔化.
下雪不冷,化雪冷的原因.
凝华放热
下雪
熔化吸热
化雪
熔化
汽化
升华
(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