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弹唱课程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ocx
文件大小:43.04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6.3千字
文档摘要

弹唱课程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弹唱技能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与素养,但由于各种原因,国内一些高校对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弹唱技能培养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教学方法及教材使用上也存在一定问题,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对于弹唱技能的掌握并不熟练。文章主要论述了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弹唱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在弹唱课程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搭配教材、组织实施、评价体系设置等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以便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力度,使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技能,提升个人素养。

[关键词]弹唱;高校;音乐教育;应用钢琴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13-0000-05[收稿日期]2022-08-18

弹唱技能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与素养。在2011年,教育部发布的《音乐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了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教育的过程要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在各省市乃至全国的音乐类教学技能大赛中,钢琴弹唱一直都作为一个重点比赛项目,由此可见其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弹唱技能和如何发挥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等,这些都对当前高校的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在高校教授弹唱课程的一些实践,对在弹唱课程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搭配教材、组织实施、评价体系设置等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弹唱课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学生的音乐素养普遍较弱

种种原因所致,有一部分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存在着“半路出家”的问题,即在高中时期由于文化课基础较差,后转为音乐专业学生进行突击和强化学习,而后考进大学的音乐专业。这一类的学生接触音乐时间较晚,没有进行系统的专业课学习,导致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解读能力大多较为薄弱。另一部分学生虽然接触音乐的时间较长,但是也存在着“偏科”的问题,比如钢琴专业的学生虽然钢琴基本功较好,但即兴伴奏的能力特别是对于歌曲的演唱、旋律线条的走向、伴奏织体的选择、移调等方面能力都普遍偏弱,存在着只能“弹”不能“唱”的现象。其次,由于高考评价机制,学生入学之前的专业课程训练基本并未涉及到音乐素养的培养内容,更没有接触过弹唱课程。

(二)弹唱课程的综合要求较高

弹唱课程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课程,对于学科的综合性以及应用性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它需要涉及到一定的即兴伴奏、和声、移调等课程,因此就决定了弹唱课程不能成为一个单独设定的教学单元,学习弹唱课程也要掌握一定的即兴伴奏能力,如和声编配、律动选择、织体设计、移调等。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对于调式调性的不熟悉,大部分学生并不能進行快速的移调。笔者曾经在2019级新生入学时做过测试,全班63人分成三组进行移调实验,曲目选择为简谱《渔光曲》,结果仅有不到5名同学可以顺利完成两升两降以内的移调弹奏。

(三)学生对于弹唱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于考入音乐院校的学生来说,往往存在着对弹唱、即兴伴奏、流行歌曲的一些误解,认为类似于这种课程都叫做“不专业”,认为只有弹奏肖邦、李斯特的作品,演唱英文、意大利文的歌曲才叫做专业,才是音乐专业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甚至一些老师会在教授学生传统钢琴、声乐作品的时候给予学生“不允许弹奏流行歌曲,不允许演唱流行歌曲”的理念,因此学生会在学习弹唱的主观能动性上就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四)弹唱课程教学体系不健全

笔者翻阅大量文献后发现,对于音乐教育弹唱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内容设计、评价机制等问题在我国现阶段的音乐教育专业中都未有科学的理论支撑,没有一个系统性的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现行的教学大纲基本都是由各高校专业教师自行设计,对于学习弹唱的目的以及学习的重要性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对于弹唱的概念和界定也有一些混淆。并且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弹唱课程的前置课程以及后置课程、弹唱课程与即兴伴奏课程的结合、弹唱与和声课程的结合等方面都未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因此就必然存在教学上的差异以及全面性和针对性不足的问题。

二、弹唱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机制构建

(一)教材选用

教育改革,教材为先,选择一套系统化、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对于课程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选择了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系列教材中的弹唱教材(边弹边唱学钢琴)作为教学用书,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综合性好。教学法的宗旨是本着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育理念,旨在钢琴教育面向大众、继承传统钢琴教学的同时打破精英教学的单一模式。通过探索、模仿、即兴、创作的学习,启发音乐想象、拓宽思维空间、彰显动手能力。因此,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系列教材可以搭建一个完整的课程维度,能从即兴伴奏能力、键盘和声能力、移调能力等各个方面对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综合培养,最终达到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