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国思想史全.ppt
文件大小:2.01 MB
总页数:16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1.56万字
文档摘要

第五节儒道互补的内在原因一、阳刚与阴柔《周易大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赞扬“刚毅”,曾参提倡“弘毅”。《中庸》主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第94页,共16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儒家的大同理想,内圣外王之学,正己正人、成已成物的主张,以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心态,无不反映出刚健有为、奋进不止的精神。第95页,共16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道家要清心寡欲,见素抱朴,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欣赏的是“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的“至德之世”。它主张无知、无为、无欲、不争,它贵柔、守雌、主静,不象儒家心中充满“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为人生理想的实现而奋斗不息,而是纯任自然,泯灭主体能力,用“以柔克刚”的办法致胜。第96页,共16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道家思想反映在传统社会的失意知识分子身上,便是陶渊明式的“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把社会政治生活看作“樊笼”,念念不忘复归“自然”,追求的生活环境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第97页,共16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进取与退守儒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入世的。孔于念念不忘的是“克已复札”,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了实现人生理想,成为志士仁人,就须“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儒家生活的准则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札勿言,非礼勿动”。第98页,共16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孟子坚信人能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能尽心、知性、知天,用自己的学说积极影响君主,使其仁政学说泽被天下。董仲舒穷神竭思,构造了一个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神学目的论体系,是为了替汉武帝“持一统”服务,为地主阶级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政治理想效力。第99页,共16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韩愈力主“文以裁道”;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第100页,共16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第101页,共16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道家睥睨万物,“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他们齐是非、齐万物,“游乎尘垢之外”,要做超脱人世的圣人、神人、真人。第102页,共16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在这个执著于现世的人生哲学体系中,包孕着不同的人生态度:既有积极入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人,也有超然尘外、情欲沉寂、自甘落寞的隐士。第103页,共16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王夫之说:“得志于时而谋天下,则好管、商;失志于时而谋其身,则好庄、列”,正是“穷独达兼”的心理框架的显现。第104页,共16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庙堂与山林庙堂,根据古文献的解释,是指太庙的明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后来多用以指代朝廷。第105页,共16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孔子一生凄凄遑遑,游说诸侯,是为了参政。“子见南子”,充分反映了孔子参政的热切心情。孟子自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也是参政意识的公开流露。王充《须颂》篇,为统治者歌功颂德,要“彰汉德于百代,使帝名如日月”。第106页,共16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道家“淡化当官心理”。他们以蟒袍加身为自然本性的丧失。“非汤武而薄周孔”(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释私论》),不与朝廷合作;‘“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坐制礼法,束缚下民”(阮籍:《大人先生传》);第107页,共16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汉书·王吉传赞》曰:“山林之士,往而不能返,朝廷之士,入而不能出,二者各有所短”。第108页,共16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多数知识分子,只是在失意时借道家学说发泄对现实的不满,作为心灵创伤的慰藉而已。可以说,他们在台上(庙堂、朝廷)时,是儒家;在台下(山林、江湖)时,是道家。这也就是儒道何以会“互补”,两种不同人生哲学何以会长期共存并繁荣发展的原因。第109页,共16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群体与个体《论语》:“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从一般意义的人我关系的协调来实现仁。而“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则是从君臣关系的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