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6中美元首举行视频会晤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美国发展日本崛起战后资本主义战后社会主义改革欧洲的联合两极格局壮大挫折世界格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斗争形式——冷战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奔溃
冷战第16课
冷战是指二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1947——1991年)何为冷战?美苏两大集团除直接武装冲突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冷战并非没有热战,依然存在局部热战(越战/朝鲜战争等)
冷战的原因1948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占比30多艘航空母舰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妄图称霸世界。美国认为:谁是他争夺世界霸权路上的障碍?
冷战的原因西进苏联是美国称霸的障碍;苏联要控制东欧更要防御美国。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就是苏联。二战后,苏联西部边界西移。还建起8个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眼里的美国美国眼里的苏联意识形态矛盾搁置二战战前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矛盾回归二战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矛盾初现二战战时法西斯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利益冲突社会制度差异对抗冲突加剧冷战根本原因:美苏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冷战与两极格局形成01昔日盟友变敌人
丘吉尔“铁幕演说”1946年3月,丘吉尔访问美国时发表演说:“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铁幕”指什么?在欧洲形成了一道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政治地理界线。影响: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打响了“冷战”的第一枪,揭开了“冷战”序幕。
冷战开始——杜鲁门主义出台希腊土耳其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要求美国国会拨款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杜鲁门主义的目的: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图谋世界霸权。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的色彩。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标志着冷战开始。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体现
马歇尔计划——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体现美国国务卿马歇尔1947年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1947年7月—1952年,共有16国接受了美国13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帮助西欧恢复工农业生产,稳定金融和扩大贸易。美国纳税人①②③读漫画,想一想马歇尔计划的实质: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通过帮助西欧国家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巩固美国霸权地位。
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47年9月,在苏联组织下,东欧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在波兰举行会议,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加强各党联系互相配合行动。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等国家建立,简称经互会。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北约与华约对峙——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体现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组织成立,简称“北约”,总部设在布鲁塞尔。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截止到2020年北约共有30个成员国。在北约军费支出中美国占到65%。
北约与华约对峙——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体现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简称华约。华约处在苏联控制之下。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苏联以保卫盟国安全为名,在东欧驻扎几十万军队。领导职位都由苏联人担任。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两极格局解读两极格局与冷战的关系:两极格局是指二战后出现的国际格局。冷战是指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通过冷战形成过程示意图,说说冷战的实质是什么?实质:美苏两国对世界霸权的争夺
德国的分裂02冷战的产物
英法美苏二战后德国及首都柏林都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准备发行货币,筹建政权,引起苏联的抗议。柏林危机194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