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15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 七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2025.pptx
文件大小:94.81 MB
总页数:2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5.74千字
文档摘要

第15课明朝的统治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江南贡院明太祖(1328—1398)文渊阁统编版新教材(2025春季版)明朝形势图(1433年)

章导入大单元教学观看视频——朱元璋的出身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采取了哪些强化皇权的措施?

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建立、强化皇权等基本内容,能够将明朝强化皇权置于整个中国古代史中进行考察,认识其既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又带来了社会弊端。(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了解明朝科举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变化,认识其脱离实际、禁锢思想的弊端。(历史解释)◆3.了解明朝与东北女真等部、蒙古各部的民族关系,认识明朝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发展作出的历史贡献。(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目标

一、明朝的建立

一、明朝的建立1.明朝建立的背景和经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任务一:阅读导语材料与正文第一段,简述元朝灭亡与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元末农民起义: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先是消灭南方群雄,然后向北进军。明朝建立: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他就是。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元末农民起义和明朝的建立明太祖明太祖(1328—1398)应天府1368

一、明朝的建立2.明成祖迁都北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任务二:识读地图,在地图找到朱元璋建立明朝的都城和朱棣迁都的地点,你知道“靖难之役”的故事吗?靖难之役:明太祖去世后,建文帝继位,采取“削藩”政策。明太祖之子燕王朱棣发动“”,夺取帝位,他就是。1421年,明成祖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迁都。靖难之役明朝形势图(1433年)明成祖北京

二、强化皇权

二、强化皇权1.强化皇权的背景和措施史料实证任务一:阅读教材,概述明初为什么要强化皇权?列表整理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原因:明太祖认为,元朝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为巩固统治,他在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维度措施目的政治军事思想明太祖废除丞相、提升六部职权,明成祖设立内阁强化皇权在地方设立互不统属的三司分散兵权设立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东厂、西厂监督官员设立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控制地方改革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明朝主要中央官署位置

二、强化皇权2.朱元璋废除丞相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任务二:阅读史料,说说明太祖为什么强烈反对设立丞相?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祖训首章》原因:明朝建立初,明太祖便注重吸取元朝丞相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在胡惟庸案件后,明太祖更加坚定地认为丞相的设立只会威胁皇权,只有废除丞相制度,将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才能避免出现权力分散的局面,以确保皇权巩固与政权稳定。|译文|我朝罢免丞相的职位……所有的事情都由朝廷(皇帝)处理,这样才能稳定妥当。以后我的每一位子孙做皇帝,都不允许再设立丞相职位。大臣中有敢奏请设立丞相的人,文武百官立即弹劾,将提议者凌迟处死,诛杀他的全家。

二、强化皇权3.内阁史料实证任务三:观察图片,阅读《相关史事》,概括为什么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有什么烦恼?他是如何解决这一烦恼的?烦恼: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每天要处理很多公务,即使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建立新的中央辅政体制势在必行。措施:明成祖任命翰林院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