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盗掘的小砖室墓:明代砖室墓发掘明代砖室墓发掘12、被盗掘毁坏墓室的墓顶部塌陷的墓室,内部常有大量的淤土,应该把墓边框范围全部清理出来,然后从破坏口向下发掘(图5—7)。葬具、人骨架和随葬品的清理原则与土坑墓相同。被盗的墓,主室被洗劫一空,但墓道内的随葬品、耳室、龛等处常会幸免劫难,有时会有惊人发现。10米边长的探方,去表土后,灰土部分是大墓被盗扰动形成的土。松软。西部延伸,需要扩方。挖开后是汉代墓遇到多次被盗破坏严重的砖室墓,连墓的墙壁砖头都被人拿走他用。目睹现场,使人伤心,使人沮丧。1名考古队员开始指挥民工挖盗扰的墓土和出土快到墓底时,集中队员到这个墓,考古队队员亲自清理,民工只负责出土。考古队员怀着一丝希望,从后向前小心翼翼清理,我叮嘱他们:这是考验我们的耐心和对事业追求的忠诚,只要没有清理完,就不能放弃希望,奇迹往往在最后出现。在边角处是常有遗留物出现,注意分辨是否是保持原有分布位置。这是发自内心的情不自禁的微笑,吹走了多日煎熬的疲惫------现场复原实验墓顶盗洞扰土出土宋三彩墓室保留顶部的被盗墓,可以从盗洞入墓室清理。实例一,宝塔坪三国蜀国墓,挖探方碰到了墓道,挖墓道发现了古代盗洞,石室墓,器物还有一部分,室内没有淤土。图5—7云南青龙村古代被盗汉墓的发掘过程墓室和墓道壁面有壁画、题记的,要作摄影、绘图、临摹。临摹壁画时可在壁画上蒙上透明的双菲林纸或硫酸纸,用笔勾画轮廓,再填色。重要的壁画应该请美术专业人员临摹。记录时对照色谱记录细部的色值。清理完墓室,还应揭去铺地砖,查看下面有无隐藏的坑或排水沟等。查看四壁有无隐藏壁龛存在。墓砖选出不同类型作标本,画像石、画像砖、壁画可根据条件取回。全面考查墓的结构,重点部位解剖。仿木结构可以加绘透视图进行纪录,特别复杂的部件可以制作模型。作好后期保护工作或提出保护建议。M1为东西方向,土坑竖穴,口小底大,墓口长4.25米、宽3.22米、墓底长4.6米、宽3.78米、自深9.75米,在墓口平面四角外发现4个通向墓壁的斜洞,这是继绛县横水墓地之后又一次发现类似的斜洞设施。墓主头向西,仰身直下肢,一棺一椁,椁底有一腰坑。在墓室二层台之上四壁发现11个壁龛,壁龛内放置漆木器、原始瓷器和陶器等物,一座墓葬内发现如此多的壁龛、并且在壁龛内放置大量器物的现象,为西周墓考古中首见。其内壁上的铭文显示,墓地主人的族名为“霸”,“霸伯”是这里的最高权力拥有者,相继的考古发现,证明霸国与晋国、倗国、燕国和周王室有往来关系(2011年4月15日摄)。
令人惊叹的青铜器就是M2002墓主人的随葬品鸟形盉,它的出土纠正了一个美丽“错误”。山西博物院珍藏的青铜鸟尊在出土时象鼻尾巴已断,上海博物院修复时将鸟尊的象鼻尾巴朝里卷。此次发现的鸟尊形盉十分完整,它清晰地显示,鸟的象鼻尾巴是朝外卷的。这项考古发掘还开创了大型墓葬实验室考古的先例。据介绍,以往都是在现场进行发掘,但是本次考古单位用巨大的木箱子将个别墓葬整体套装,用起重机起吊,然后运至实验室再进行反转。之后考古人员便能够从上下左右各个方向一点一点进行清理工作,不像在考古现场,只能从上面对墓葬进行清理。
更为重要的发现是,本次考古发现了一个不见于传世文献记载的西周封国“霸国”。在多件青铜器的铭文中都记载了“霸伯”或者“霸”与西周王朝和晋、燕等诸侯国之间的交往关系。
十大考古评委评价,未来实验室考古是田野考古的延续和细化,大河口西周墓地项目在科学性方面走在前列,并实现了历史、艺术价值的统一。
灌注石膏时要埋入钢丝,拼合时连接钢丝山西陶寺龙山文化大墓木器器取实例胎骨朽烂成灰的彩绘木豆的器取方法:先取出豆盘,再取豆柄座。剔剥内腔土时不用太干净,防止彩绘脱落。要在彩绘或漆皮里侧刷滴渗丙烯酸乳脂10%+凉开水90%,结膜后刷桃胶水一层。灌注石膏使彩绘粘接在石膏体上发现彩绘有不牢固现象,再喷涂三甲树脂胶(3%)+丙酮(90%)三、石棺墓石棺墓是专指在土墓坑穴内用石材垒铺构成“棺”形的墓葬。这类石棺墓主要为东北、内蒙古、西北、西南地区常见。石棺墓形制也较多。建墓石材有较大差异,有石板、石块、条石、碎石等等。有的是在坑穴内直接垒砌,有的则是先把四壁贴立薄石板,底部垫土夹住石板,再铺底石。盖顶石有的一层,有的多层。有的坑穴很浅,顶石和部分壁石露于地表。有的坑穴很深,顶石距土坑口有一定距离,甚至有1—2米距离的。有些简化的石棺墓缺少底石,甚至仅有盖石。而有些复杂的石棺墓有副棺,还有的在侧壁有台阶。发掘石棺墓必须注意三点:注意坑口与石棺的深度关系,清理盖顶石不能毁掉土坑坑壁。(2)拆除盖顶石前要测绘棺顶平面图,拆除过程中要详细记录盖顶石层数、砌法和厚度,绘制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