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浙科版七年级综合实践2.4走进中国传统节日 第1课时 课件.pptx
文件大小:24.12 MB
总页数:3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1.74千字
文档摘要

2.4走进中国传统节日

第1课时

准备阶段;01;教学目标;新知导入;中国传统节日;新知导入;新知导入;探究新知;;传统节日有特定的习俗、特色的美食,有久远的传说、精彩的故事、美妙的诗词……这些特殊的日子,常常蕴藏着天文历法、艺术人文等文化密码。;了解传统节日的方法

搜集某个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可以通过网络搜索,阅读相关书籍,或请教长辈和擅长民俗学的相关人士。;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包括春分、谷雨、清明、夏至、小暑、秋分、大寒、冬至等,每月两个节气。它将天文、物候、农事、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还包含着丰富的民俗事象,蕴含着古人尊重自然、效法自然、爱护自然、利用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探究新知;完成教材P92表格“传统节日的介绍”(超链接);传统节日习俗的探究、传统节日习俗的地域差异、传统节日的历史变迁等都是不错的选题。

在资料搜集、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明确研究方向。;深入了解传统节日

我们通过阅读书籍、查找故事、搜集诗词等方法深入了解传统节日。;探究新知;(一)纪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并遭谗言被免去官职,流放到沅、湘流域。其间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后来逐渐发展成粽子。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二)纪念伍子胥

有人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的父兄均被楚平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投奔吴国,战胜楚国后将楚平王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等到夫差继位后吴军士气高昂,越国大败,伍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但夫差不听,并且吴国大官收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伍子胥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人取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的日子。;(三)纪念孝女曹娥

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投江救父。相传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打渔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到了五月初五这天曹娥投江救父,五日后抱出父亲的尸体。就此传为神话,人们为她立碑以表达对她的尊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其投江处修建曹娥庙。

;探究新知;探究新知;探究新知;宁波民俗风物展;探究新知;预估问题及解决办法;预估问题及解决办法;预估问题及解决办法;问题四:时间和精力有限

问题表现:中学生面临着较重的学业负担,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调研活动中,导致调研过程仓促,无法深入开展。

解决办法:合理安排调研时间,制定详细的调研计划,将调研任务分解到不同的阶段,利用课余时间、周末或节假日等进行调研。同时,要提高学习效率,在保证学业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挤出时间用于调研活动。此外,还可以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调研效率。;问题五:缺乏实践体验

问题表现:对传统节日的调研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亲身参与和实践体验,难以真正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氛围和文化内涵,也会影响调研的深度和质量。

解决办法:积极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如春节期间参与贴春联、包饺子等习俗,端午节参加包粽子、赛龙舟活动等。还可以尝试进行一些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手工制作,如制作中秋花灯、重阳茱萸香囊等,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为调研活动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探究新知;组内讨论,确定小组研究课题。;课堂总结;板书设计;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