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历史悠久的书法文化
第一节先秦及秦代书法Calligraphyinthepre-QindynastyandtheQinDynasties第三节魏晋南北朝书法CalligraphyintheWei,JinandSouthernandNorthernDynasties第五节宋元书法SongandYuancalligraphy第二节汉代书法HanDynastycalligraphy第四节隋唐五代书法Sui,TangandFiveDynastiescalligraphy第六节明清书法CalligraphyinMingandQingDynasties目录
在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化文明中,书法是一朵奇葩。在世界各国文字书写中,没有其他文字的书写像汉字一样,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且源远流长,始终以卓越的魅力散发着光彩。单元导论
知识架构
课前热身书法文化知多少中国独特的汉字辉煌了历史,沟通了古今,让中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不曾中断的国度。汉字的字体有哪些?你能分辨出图1-1中都有哪种字体吗?图1-1?汉字字体
第一节先秦及秦代书法
目前,学术界公认我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甲骨文(见图1-2),其产生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代,距今有3000多年。甲骨文因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最早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商遗址。据说,甲骨文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才被王懿荣、刘鹗发现,后来经罗振玉、孙诒让、王国维努力搜集考证而成为一门显学。关于甲骨文字的成字方式,少部分甲骨文是墨迹,大部分是契刻。契刻大约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刻写,一种是先书后刻。契刻主要用单刀,少数郑重的记事刻辞用双刀。龟甲兽骨的质地都比较坚硬,表面是不规则的形体,因此,文字多自上而下排列;行与行之间多从右到左排列。一、甲骨文图1-2?甲骨文
课堂延伸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世界记忆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旗舰项目,创建于1997年,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进行抢救,并加强保护和利用,提高全世界对文献遗产及其重要性的认识。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商代后期用于占祈祷的文字。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中华文明才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甲骨文既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2017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的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对国际社会了解和认识甲骨文及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金文金文又称吉金文字、钟鼎文,是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刻铸于青铜器物或钟鼎盘彝上铭文字体的总称。金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随着周代礼乐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礼乐之器——青铜器被大量铸造和使用,金文盛行。金文主要记载分封、赏赐、征伐、祭祀等内容,涉及的内容很广,可被看作周代文字。从字体上看,金文同甲骨文相近(文字的划分不能像朝代更替那样截然断开,存在着延续和发展的问题。事实上,在商代晚期就已经出现了铜器铭文,其与甲骨文并存),从这可以看出它是甲骨文的直接继承者。
金文的图画性很强,形体还没有完全定型,但成熟程度较甲骨文有所提高。由于金文是先用毛笔写在器物毛坯上,再进行刻写浇铸,故笔画线条比甲骨文要粗壮些,显得浑厚质朴,端庄凝重,体势恢宏峻拔。
名作赏析盂鼎《大盂鼎》(见图1-3)是西周康王时期(公元前1020—前996年)的作品,清道光初年在陕西省岐山礼村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周初重要器物。其内壁有铭文19行,共291个字,记述了周康王二十三年(公元前998年)册封盂之辞。其是研究周代分封制和周王与臣属关系的重要史料,一向为史学家所重视。铭文大意为周康王向盂叙述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的立国经验和殷商朝野沉湎于酒而亡国的教训,告诫盂要效法祖先,忠心辅佐王室,并赐盂命服、车马、酒、邦司、人鬲等。盂在铭文中说明制作此鼎是为了祭祀其祖父南公。
《大盂鼎》铭文字体较大,体势谨严,诡谲壮美,其止笔画因势而异,书写畅达,酣畅淋漓,结体完美;通篇在平衡、疏密、曲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