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文学作品的体裁目录第一节诗歌第二节散文第三节小说第四节戏剧文学第五节影视文学体裁概说一、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是文本的基本要素在相互作呕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特殊关系的体系。二、学界对体裁划分的方法:(一)“三分法”:抒情类、叙事类和戏剧类(二)“四分法”: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三)“五分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影视文学第一节诗歌一、诗歌的含义(一)中外对诗歌的不同表达1、中国(1)“诗言志”(2)“以情论诗”《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文赋》:诗缘情而绮靡第一节诗歌2、西方(1)诗——精致的讲话(2)雪莱:“想象的表现”(3)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4)海德格尔:诗是历史的孕育基础诗是对诸神和物之本质的有所创建的命名诗乃是一个历史性民族的原语言第一节诗歌(二)概说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第一节诗歌二、诗歌的基本特征(一)高度凝练性体现在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极其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第一节诗歌(二)想象性和抒情性1、想象性艾青:想象是此岸向彼岸的张帆远举,是经验的重新组织。莎士比亚:想象会把不知名的事物用一种形式呈现出来,诗人的笔再使它们具有如实的形象,空虚的无物也会有了居处和名字。第一节诗歌迷途北岛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着你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小路上一颗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我找到了你那深不可测的眼睛第一节诗歌2、抒情性诗歌以其特有的形式使情感得到疏导、协调、净化,是对日常情感的提炼与升华。诗歌的抒情性是最浓郁和最强烈的。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第一节诗歌(三)结构的跳跃性主要是指诗歌不同意象之间的组合既不遵循自然的时空顺序,也不遵循事理的逻辑顺序,而是以想象和情感作为结构的枢纽,纵横驰骋,伸缩张弛,以期尽可能地实现诗意表达与语句之间的最佳效应。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第一节诗歌(四)语言的音乐性诗歌的语音构成层主要体现为字音的响沉、强弱,语调的轻重缓急,语句的长短整散,语流的疾徐、曲直等,其音乐性具体体现为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沙扬娜拉》中的节奏和音韵。第二节散文一、散文的含义(一)古代散文:一是不求押韵,二是句法不整。(二)散文含义是指篇幅短小、题材广泛、形式自由、笔法灵活、文笔优美的一种文学样式。第二节散文二、散文的基本特征(一)非虚构性散文是直接表现自我的艺术,是创作主体人格、气质、胸襟、情趣、智慧的艺术体现和载体。如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他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第二节散文(二)重在表“意”“意”是在认识、理解现实人生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独特感悟。所谓“感”,是某种亲切的感受,或触发了某种潜在的感;所谓“悟”,是从中悟出某种人生的真谛和哲理。“意”是我们人类自身生命理性的现实勃发与现实哲理化,所谓表“意”就是赋予这种生命理性以艺术的表现。第二节散文如:巴金的《怀念萧珊》今天是萧珊逝世的六周年纪念日。六年前的光景还非常鲜明地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天我从火葬场回到家中,一切都是乱糟糟的,过了两三天我渐渐地安静下来了,一个人坐在书桌前,想写一篇纪念她的文章。在五十年前我就有了这样一种习惯:有感情无处倾吐时我经常求助于纸笔。可是一九七二年八月里那几天,我每天坐三四个小时望着面前摊开的稿纸,却写不出一句话。我痛苦地想,难道给关了几年的“牛棚”,真的就变成“牛”了?头上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思想好像冻结了一样。我索性放下笔,什么也不写了。第二节散文(三)结构自由,笔法灵活散文在结构上有极大的随意性,但有是有机的整体。“形散而神不散”。第三节小说一、小说的含义(一)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流变1、先秦的神话和传说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笔记:志人与志怪3、唐传奇4、宋元话本5、明清之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