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1
2025夏季贵州毕节市大方富民村镇银行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毕业院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某市公安局预审科科长陈某在办理其妻子的表弟吴某故意伤害他人致死案时,将吴某的年龄由19周岁改为17周岁,又在起诉意见书中加入吴某被迫自卫等虚假情节,妄图使吴某不受追诉。陈某构成()。
A、伪证罪
B、滥用职权罪
C、徇私枉法罪
D、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答案:C
解析: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指在诉讼活动中,唆使、协助当事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行为。在本案中,陈某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帮助吴某更改年龄、并加入虚假情节,符合滥用职权罪的构成标准。故选C。
2.哲学的党性是指()。
A、哲学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为一定阶级服务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D、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答案:B
解析:哲学的党性是指在世界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还是坚持唯心主义,这里一定要把哲学的党性与哲学的阶级性区分开来。哲学的党性与哲学的阶级性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哲学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社会中,哲学从属于一定的阶级,为一定的阶级服务。故选B。
3.有研究表明,向他人倾诉自己的烦恼是缓解压力的有效方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四成以上的人不会向他人倾诉自己的烦恼,而这一部分人常感觉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压力更大。因此,一个人越经常向他人倾诉自己的烦恼,在工作与生活中感受到的压力越小。
以下选项最能指出上述论证缺陷的是()。
A、默认了对于个体而言,缓解压力的行为是必要的
B、忽视了每个人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具有显著差异
C、默认了提高行为的频率有助于加强行为的效果
D、忽视了向他人倾诉烦恼可能会造成隐私泄露等问题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一个人越经常向他人倾诉自己的烦恼,在工作与生活中感到的压力就越小。论据:在现实生活中,有四成以上的人不会向他人倾诉自己的烦恼,而这一部分人常感觉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压力更大。本题的论据是对一个现象的总结,这个现象是不会向他人倾诉烦恼的人常感觉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压力更大,而该题干的论点是越经常向他人倾诉自己的烦恼,在工作与生活中感到的压力就越小,论点论据话题不一致,中间差了一步论据与论点的联系,找出说明联系的选项就能指出论证缺陷。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缓解压力的行为是否必要,与该题目的论点论据均无关系,题干讨论的是倾诉与压力的关系,而与缓解压力是否必要无关,话题不一致,无法指出论证缺陷,排除;B项:忽视了每个人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具有显著差异,但倾诉烦恼对压力感受的影响并未说明,话题不一致,无法指出论证缺陷,排除;C项:论据中只说明了不倾诉的压力大,倾诉的压力感受更小,但并未涉及论点讨论的越倾诉之后的结果,没有说明提高频率的结果,即默认了C选项所说的提高频率有助于加强行为的效果,可以指出论证缺陷,当选;D项:“倾诉烦恼可能造成隐私泄露”与该题目的论点论据均无关系,题干讨论的是倾诉与压力的关系,而与隐私泄露无关,话题不一致,无法指出论证缺陷,排除。故选C。
4.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的()发生。
A、惯性
B、摩擦
C、反作用力
D、振动
答案:D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的物体叫声源。因此,钟声,是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的振动发生。故选D。
5.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是我国()有力措施。
A、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B、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统筹区域发展
D、统筹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
答案:C
解析:区域结构是产业结构的空间分布。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必须优化国土开发格局。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故选C。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