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10210W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经济管理基础理论、物流管理基本知识和现代化物流管理技
术,具有较强的物流作业、物流业务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专业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
事采购、仓储、运输、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供应链设计等物流管理
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措施与要求
按照“整体素质高、知识结构优、专业应用能力强、实践动手能力强、创新创业能力强、个性
化发展能力强”的总体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培养体制和机制,
使毕业生具备全面的素养、优良的知识结构、突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
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物流系统管理与规划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将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
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应用”为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即
“1.5+1.5+1”的能力递进式“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第一阶段为一年半工商管理大类通识教
育阶段,一年半后专业分流;第二阶段为一年半岗位模拟和运营深化教育阶段;第三阶段为一年专
业综合提升阶段。
2、以岗位及岗位发展需要设置课程体系。突破以学科为核心来设置课程体系的传统本科教育课
程结构,以岗位及岗位发展需要设置课程体系,实行“平台+模块”的课程架构,构建两个平台即通
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和三个模块即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个
性化拓展课程模块,组成“2+3”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优化了知识结构、突出了核心能力的培养、
满足了个性化需求。
3、以能力为核心强化实践教学。努力构建有利于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一
是构建基础实践教学层次、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层次、科研创新实践教学层次等纵向三层次实践课程
体系。二是按照基础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思路统筹规划实验项目,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
综合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三是科学构建课程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创新创业实习、
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集中实践教学体系。本专业形成了感性认知、模拟深化、综合提升的能力递
进式“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及主辅线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即以专业能力训练为主线,以综合
素质、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为辅线。
4、以应用为目的改革教学方法。按照基础适度、口径适中、注重应用、强化素质的原则,整合
了部分课程和课程间重复内容,提炼出了《采购与仓储》、《运输与配送》、《供应链管理》、《物流系
统规划与设计》和《物流成本管理》五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行“理实融合”、“教学做”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企业管理人员与本校教师共同授课,形成校企合作共建优质核心课程的机制,
同时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带动专业整体课程建设。
5、构建360度综合评价机制。构建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质的综合评价机制,建立以知识、能
力、素质等多方面结合的综合评价系统,着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学科基础课程考核:20%(平时成绩)+30%(能力成绩)+50%(基础知识笔试成绩)。
学生必须获得双60分以上方可通过课程考核,其中三项综合考核必须达到60分,基础知识笔试成
绩必须达到60分(基础知识卷面成绩100分);专业课程考核: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社会能力+方法
能力+软件应用能力等;校外实习课程考核:全部交由企业按企业考核标准考核。变传统的期末一考
定成绩为过程考试为主,期末考试为辅的考核方式;形成多元、动态的评价机制,全面科学地评价
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6、推进双证书制度和主辅修制度。着力推进“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
鼓励学生参加物流及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及考证,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主修专业的同时,跨
学科修读辅修专业,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三、专业方向
1
物流行业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分工对本专业人才有着不同的需求,根据现代物流一体化、
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特点,结合《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指出要发展连锁经营等现
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以及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等主要任务,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