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现场管理人员入场质量培训考核题库3
1.进货检验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不合格品投入使用(正确答案)。
B.确保不停产。
C.确保下道工序需要。
D.确保成品质量。
2.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A.顾客是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B.产品是指过程的结果。
C.体系是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D.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正确答案)。
3.质量改进消除()的问题,对现有的质量水平在控制的基础上加以提高,使质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高度。
A.偶发性。
B.系统性(正确答案)。
C.独立性。
D.相关性。
4.统计过程控制的主要工具是()。
A.过程能力指数。
B.概率统计。
C.坐标图。
D.控制图(正确答案)。
5.过程能力是指()。
A.过程生产率。
B.过程所能达到的技术指标。
C.过程维持正常工作的时问。
D.过程加工的质量能力(正确答案)。
6.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
A.满足质量要求。
B.制定质量目标。
C.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正确答案)。
D.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7.质量管理的所有工作都是通过()来实现的。
A.资源。
B.程序。
C.组织结构。
D.过程(正确答案)。
8.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称为()。
A.相关方(正确答案)。
B.受益方。
C.高层领导。
D.中间商。
9.产品质量法规定了我国的产品监督抽查工作由()来规划和组织。
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B.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正确答案)。
C.海关总署进出口检验检疫局。
D.各级质量检验中心。
10.()规定每个职能部门和每个岗位的员工在质量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并与考核奖惩相结合的一种质量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
A.标准化工作。
B.计量工作。
C.质量记录。
D.质量责任制(正确答案)。
11.质量改进是通过()来增强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A.不断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正确答案)。
B.日常的检验、试验。
C.配备必要的资源。
D.满足顾客的期望与要求。
12.强调利用统计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以预防不合格品产生的质量管理阶段是()。
A.质量检验阶段。
B.统计质量控制阶段(正确答案)。
C.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D.质量分析阶段。
13.产品质量特性是在()过程形成的。
A.检验。
B.采购。
C.产品实现(正确答案)。
D.标准化。
14.“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是指()。
A.质量管理。
B.质量策划。
C.质量控制(正确答案)。
D.质量改进。
15.过程测量不包括的是()。
A.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评审。
B.过程检验。
C.产品质量审核(正确答案)。
D.过程输出抽样测量。
16.推动PDCA循环,关键在于()。
A.计划阶段。
B.执行阶段。
C.检查阶段。
D.总结阶段(正确答案)。
17.在质量管理所需的所有资源中,最根本的资源是()。
A.原材料。
B.设备。
C.专业技能。
D.人力资源(正确答案)。
18.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和体系的要求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这体现了质量的()。
A.时效性(正确答案)。
B.广泛性。
C.主观性。
D.相对性。
19.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不包括()。
A.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正确答案)。
B.严格执行进货检验制度。
C.保持产品原有质量。
D.保证销售产品的标识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20.企业最经常、最大量、最活跃的质量工作是()。
A.设计过程。
B.生产制造过程(正确答案)。
C.检验过程。
D.使用过程。
21.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自()始施行。
A.1993年9月1日(正确答案)。
B.1997年9月1日。
C.2000年9月1日。
D.2003年9月1日。
22.质量不仅可以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的质量和体系的质量,这反映了质量的()。
A.经济性。
B.时效性。
C.广义性(正确答案)。
D.相对性。
23.“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这反映了质量管理原则中的()。
A.领导作用。
B.过程方法(正确答案)。
C.资源管理。
D.管理的系统方法。
24.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将会直接影响产品安全性或造成产品整机功能丧失的质量特性是属于()。
A.关键质量特性(正确答案)。
B.重要质量特性。
C.一般质量特性。
D.次要质量特性。
25.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标识的目的是()。
A.区分不同产品。
B.进行定置管理。
C.防止产品混淆或误用(正确答案)。
D.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
26.现场作业人员的工作目标包括。
A.实现班组或岗位的工作目标(正确答案)。
B.制定本岗位的作业指导书。
C.确保顾客或下工序(过程)满意(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