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琳维亚多的生平及创作历程分析综述
(一)宝琳·维亚多的生平
宝琳·维亚多(Paulineviardot)1821年出生于法国巴黎,并于1910年5月18日以89岁高龄在同个城市辞世。她是著名的声乐教育先锋-加西亚家族的成员,其父亲是著名的歌剧男高音曼努埃尔·加西亚(ManuelGarcia)。
从小受音乐的熏陶,音乐天赋逐一显现,豆蔻年华的年纪就已经开始演奏。当她只有六岁的时候,已经精通四种语言;七岁时,就有生活在四个不同地方的经历。长期居住于法国的她,对法国风情由衷的喜爱,职业生涯长达24年(1839-1863)。
童年丰富的音乐环境成就了宝琳·维亚多在音乐上的造诣。在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她丰硕的成果使她拥有众多头衔,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次女高音歌唱家、一位备受推崇的声乐老师和富有生产力的作曲家。宝琳·维亚多始终坚持自己音乐创作的风格,可以说在19世纪罕有像宝琳·维亚多更活跃的作曲家了。为了熟悉民族风格,维亚多开启了“游玩”世界的旅途。在东欧与西欧国家中,她与许多19世纪伟大的作曲家建立了很深厚的交情:与\o弗雷德里克·肖邦弗雷德里克·肖邦(FrédéricChopin)成为了知己,激发肖邦创作了著名的《摇篮曲Op.57》;与克拉拉·舒曼(ClaraSchumann)成为了好朋友和同事,并参与了钢琴二重奏的音乐会演出。不仅在自身的音乐造诣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就,19世纪50年代,她还与赫克托·柏辽兹(HectorBerlioz)一起为格鲁克(ChristophWillibaldGluck)的歌剧复兴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更促使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FriedrichH?ndel)的作品闻名于法国。
在19世纪音乐发展历史长河里,作曲家的音乐创作是有鲜明分界线的,不允许掺和有任何“杂质”,作品必须要有明确的国家语言分类,有明确的男女演唱者之分等。宝琳·维亚多凭借自身西班牙人的气质,融合法国人的爽朗和德国人的沉静,使用多种语言和风格作曲,成为了一名特别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当时的作曲家通常只使用一种语言创作,因此宝琳·维亚多的异国情调并没有被认同,站在民族主义的对立面,常被当做“异物”看待,但宝琳·维亚多并没有将这些看在眼里。宝琳·维亚多选择的创作风格使她与其他作曲家不同,体现了她的审美和艺术态度,有着强烈的时代与风格特征,兼收并蓄东欧与西欧的风格特点,把民族风格首次融入歌曲创作,她可以说是当时欧洲音乐文化中作曲家的重要代表之一。
宝琳·维亚多曾强烈反对法国第二帝国的政治制度,在1859年11月在巴黎首映式演出,打开了她被法国统治者针对的噱头。在1841年维亚多与乔治·桑和皮埃尔·勒鲁准备出版一则《LaRevueindépendante》(个人观点)的期刊,但被出版社驳回,被戴上“疑似叛国”的不属实的帽子。1851年,警方搜查了维亚多在巴黎的住所,在那之后,维亚多减少了在巴黎舞台上的演出。但这一举动并没有迫使宝琳·维亚多退出音乐圈。19世纪60年代早期,她再次出版自己的作品,将之前于未曾出版的专辑中的歌曲集合成一个单独的专辑集,后来著名歌唱家塞西莉亚·芭托莉(CeciliaBartoli)还将其作为了音乐会部分曲目。1863年4月,宝琳·维亚多以最后一场在巴黎舞台的歌剧演出告别了巴黎音乐界,逃离了拿破仑三世的统治。直至1870年的普法战争爆发,赶往了伦敦,1872年回到巴黎。宝琳·维亚多因受到统治者的威胁,被雪藏起来,使得她在音乐领域没有了立足之地,但维亚多引领了作曲家走向新的创作风向这一创举,被人缅怀,由此曾被称之为“被遗忘的女主角”。
(二)宝琳·维亚多的创作历程
宝琳·维亚多(PaulineViardot)曾在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的出版社工作,大部分声乐作品和编排被翻译成多达四种其他语言,并以相关语言在不同的国家出版,有时甚至是双语版本,歌曲会分别出版或在声乐选集中出版,内容多样,促进了国际音乐和文化交流,尤其是在德国,法国,西班牙和俄罗斯之间,将西欧未知的俄罗斯作曲家作品带到了德国和法国。她所提倡的音乐创作是一种沟通与交流:不同风格与不同音乐文化之间的交流,由此创作了德国歌曲和民谣、法国香颂诗、浪漫史;除此之外,她还对法国诗歌感兴趣,借用屠格涅夫、普希金、歌德、穆塞特和拉辛等人的文本创作了超过100首歌曲。
?宝琳·维亚多丰富的游访经历使得她创作了上百种不同流派的作品,其中包括100多首声乐作品,她常为自己学生创作个人练声曲,不仅为学生提供平时的声音技巧训练,还提供了演出素材以展示学生的声乐与戏剧能力。她所创作的作品通过学生得以延续,与约翰·勃拉姆斯共同编排创作肖邦马祖卡舞和匈牙利舞蹈,其作品依然成为了经典流传至今。虽然宝琳·维亚多的这些作品在1920年代,只能在音乐会节目中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