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五章 四诊幻灯片.ppt
文件大小:645 KB
总页数:3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1.57千字
文档摘要

第五章四诊;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局部、舌、分泌物和排泄物色质变化等以诊察病情的方法。

望诊的原理及意义:人体的外部表现可反映内在脏腑、气血、经络的病变。

“望而知之谓之神”《难经》

;望诊的注意事项:;全身望诊(神色形态)

局部望诊(头面五官颈项躯体皮肤毛发)

望排出物(痰涎唾涕呕吐物二便)

望小儿指纹

望舌(舌质舌苔);一、望神

望神是观察病人生命活动的总体表现(包括脏腑组织功能活动与思维意识状态)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一)望神的意义:可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二)望神的重点:应重点观察两目、神情、气色、体态4个方面。;1.得神

又称有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在病中,则虽病而正气未伤,是病轻的表现,预后良好。

表现: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面色荣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目光明亮,精彩内含;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

呼吸平稳;肌肉不削。

;2.失神

又称无神,是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病至此,已属重笃,预后不良。

表现:精神萎靡,言语不清,或精神狂乱,或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卒倒而目闭口开;面色晦暗,表情淡漠或呆板;目暗睛迷;反应迟钝,动作失灵,强迫体位;呼吸气微或喘;周身大肉已脱。;得神;3.少神

又称神气不足,是轻度失神的表现。它介于有神和无神之间,常见于虚证患者,所以更为多见。

表现:精神不振,倦怠乏力,面色少华,健忘,声低懒言,动作迟缓等。;4.假神

是垂危患者出现的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是临终前的预兆。

表现: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言语不休,想见亲人;或病至语声低微断续,忽而响亮起来;或原来面色晦暗,突然颧赤如妆;或本来毫无食欲,忽然食欲增强。;少神;二、望色(又称色诊)

是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主要是面部皮肤)的颜色和光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望色诊病的原理:面部的血脉丰盛,为脏腑气血之所荣,凡脏腑的???实,气血的盛衰,皆可通过面部色泽的变化而反映出来。

;望色的意义:

可诊察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疾病的性质、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望色的重点:

颜色----反映血液盛衰和运行情况

光泽----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常色、主色、客色

1.常色即正常面色。

我国人的正常面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2.主色: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属个体差异,一生基本不变。

3.客色:因季节、气候不同而发生正常变化的面色。;五色主病

1.青色:青主寒痛瘀惊风。

(1)面色淡青或青黑——寒盛、痛剧。

(2)面色与口唇青紫——多属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

(3)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惊风。

(4)面色青黄——肝郁脾虚。;色青黄;2.赤色:赤热虚实当分清。

(1)满面通红——实热证。

(2)午后两颧潮红——阴虚证。

(3)久病重病面色苍白而两颧泛红如妆——戴阳证。;色赤;

;色黄黑;4.白色:白为虚寒气血脱。

(1)面色淡白无华——血虚证、失血证。

(2)面色白虚浮——阳虚水泛。

(3)面色苍白——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色白;5.黑色:黑主肾虚瘀水饮。

(1)面黑暗淡——多属肾阳虚。

(2)面黑焦干——多属肾阴虚。

(3)眼眶周围发黑——肾虚水饮内停,或寒湿带下。

(4)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血瘀日久。;色黄黑;望形;望态;局部望诊(自学);痰;涎;(二)望呕吐物;(三)望大便;(四)望小便;望小儿指纹;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