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村改居”社区H的治理挑战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应用探索
摘要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影响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也带动了“村改居”工作的加速开展,城市逐渐向郊区扩展,政府也开始将城郊农村社区纳入到城市社区管理体系中,从而转变为村改居社区。“村改居”社区是我国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产物,是一种不同于乡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特殊社区形式,在管理和治理上相比于普通城市社区都更为复杂和困难,普遍存在政府行政力量过度介入的问题,治理效果并不理想,迫切需要一种政府、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新型治理模式来应对新时代的诸多挑战。本文以淄博市高青县D社区为例,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视角,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调查问卷法,在对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阐释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对淄博市高青县D社区的治理现状进行分析,描述了D社区的基本概况和治理架构,深入剖析基层政府以及其他社区治理主体在“村改居”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指出了D社区目前存在的政府的“越位”和“缺位”、社区居民自治意识薄弱、社区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具体的政策文件指导等诸多治理困境,并针对目前存在的治理问题提出优化对策,最后对我国“村改居”社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进行了全文的总结。
关键词:多中心治理理论;“村改居”;社区治理
目录
导论 1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
(一)概念界定 1
(二)理论基础 1
二、淄博市D社区治理现状分析 3
(一)淄博市高青县D社区的基本概况 3
(二)淄博市高青县D社区的治理实践 5
三、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D社区的治理困境 7
(一)政府的“越位”和“缺位” 7
2
(二)社区居民自治意识薄弱 8
(三)社区管理体制不健全 9
(四)缺乏具体的政策文件指导 11
(五)集体经济转制缺乏市场推动力 11
四、完善D社区治理的优化策略 11
(一)明确社区治理中各主体的地位和作用 12
(二)坚持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主导地位 12
(三)完善社区治理相关政策法规体系 13
(四)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 13
(五)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13
(六)建设社区专业化人才队伍 14
结语 14
主要参考文献 15
1
导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城市开始转向至郊区发展,并且规模越来越大。一种特殊的社区形式“村改居”开始形成,和普通城市的社区治理相比,这种特殊社区的治理和管理显得更加复杂,普遍存在政府行政力量过度介入的问题,治理效果并不理想,迫切需要一种新型治理模式来应对当下时代的诸多挑战,这个模式需要政府、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来共同参与(李思源,张慧芳,2022)。当下,我国的“村改居”社区治理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未找到真正的发展方向。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以淄博市D社区为例,对“村改居”社区的治理现状进行研究,对社区治理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治理困境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一方面为我国各地对于“村改居”社区治理的探索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使其在保留本土特色的同时,完成改革发展,为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村改居”社区治理体系提供参考性方案(王宇和,刘子琪,2023);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基层政府重塑角色、抓准定位,进行职能上的转变,增强问题意识,和其他相关的治理主体一起进行探索,找出一条符合“村改居”社区发展的治理模式优化路径。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是指社区范围内的多个政府、非政府组织机构,依据正式的法律、法规以及非正式社区守则、协议等,通过沟通交流、共同行动等方式进行有效管理,主要针对那些事关社区共同利益的公共事务,使得社区凝聚力提高,社会成员的社会福利得以增加,实现社区居民共同利益的管理工作过程(陈浩然,赵洁妮,2021)。
2.“村改居”社区
国内研究学者关于“村改居”社区概念的界定较为统一,认为这种特殊的社区形态是通过对城郊乡村社区采取农村土地的征收等方式,使其被迫纳入城市管理范围,从而进入城市管理体系,原有村民由农村户口变为城镇居民户口,原有的农村村民委员会改建为城市居民委员会所形成的社区,是在城镇化迅速发展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社区形态,一般具有空间形态的过渡化、人口构成复杂化、生活领域二元化等特征(刘书敏,郑俊林,2021)。
(二)理论基础
1.多中心治理理论
奥斯特罗姆夫妇等专家学者最先提出了多中心治理理论,该治理理论也是专家学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