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总第期科学咨询高等教育
2(824)
新时代“劳动+”专业教育的融合机理及实现路径
刘琰秋
(西南医科大学,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劳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共生,不仅丰富了劳动育人的内涵,发挥了专业育人的实际效果,而且
促进和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现实需求。二者的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方法相通、教育内容交融、教育效果互补,
这为其融合提供了理论及基础。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实现二者协同育人的目标,需要从思想认识、课
程体系、师资水平、实践培训和激励机制五个方面明确二者衔接的思路,从而助力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专业教育;协同育人
劳动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对高校专业教育内容的进一步补充,是新时代培养社
实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目标的重要要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才目标的客观要求。一方面,教师
求。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在高校专业教育中融入劳动精神的培养,能够充分发
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中提出“学挥劳动精神在专业教育中的价值导向作用,培养学生
校要不断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提高教育效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精神,
[1]
果”,这预示着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不同于以往的新促进学生思想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在劳动教育
模式。但目前高校的劳动教育仍然存在教育主体和形中融入专业知识,能提高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综合素
式单一,高校重专业轻劳动等问题。笔者深入研究劳动养,形成知行合一的优良习惯,既结合实践,干在实处,
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以提高又有理论基础,走在前列,增强学生在以后就业、工作
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质量,促进我国高校教育向更高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新形势下劳动能力的塑造,
水平迈进。教师需要注重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相互渗透,深化
一、高校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的必产学研融合,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将劳动精神以多样化
要性的形态有效地融入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的各个阶段。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二)专业教育是增强劳动素养的有效途径
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师如何引导学学生在专业教育的学习中,能够全面了解并掌握
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优秀的劳动素养?这相关行业的劳动要求和工作方式。学生能够学习到系
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难题,也是高校教师统性思维、逻辑推理和创造性思考的方法,从而有效
应研究的重要课题。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部分
(一)劳动精神是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对劳动的认识片面化,甚至将劳动简单理解为体
把劳动精神作为新时代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力劳动,学生不愿意吃苦创造,难以面对现实的挑战。
专业教育能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实际的劳动
工作,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因
基金项目:2022年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此,教师要充分开发专业教育中所包含的劳动元素,从
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立项课题“以课程设置、师资配置、实践基地建设等领域共同推动
社会实践为载体推进高校‘劳动+’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建高校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创新。通过各种实践
设”(课题编号:CJF22061);2021年四川省第二批“三环节,教师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感受劳动的意
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项目“‘三破、三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