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一流课程建设探析.docx
文件大小:43.54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6.56千字
文档摘要

“中国古代文学”一流课程建设探析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现如今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教学内容丰富但课时安排少、教学方式单一但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多元、学习主体对教学内容的价值存在质疑、学习主体缺乏学习兴趣等。为解决以上问题,“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重视文学作品在课程教学中的中心地位,突出课程的人文属性,加强思政元素,达到“以文化人”的效果,在教学方法上打破单一讲授的教学方法,达到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体现“寓教于乐,学用并重”课程价值,通过多方位的改革使得“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建设;寓教于乐;以文化人

[基金项目]2019年度中国古代文学区级一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宁教高办〔2021〕7号)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17-0117-04[收稿日期]2022-11-30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不仅对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也对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历来受到大家的重视。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固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针对课程存在的问题,必然要对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多而教学时数有限的问题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内容相当丰富,包括时间跨度上从先秦到清末长达3000多年的各种文学体裁,在讲授过程中既要以中国文学史为基础又要融入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的解读。在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时代背景下,该课程的讲授课时明显有所缩减,仅有4个学期的192课时进行教学。在如此紧张的授课时间面前,难以做到对课程知识深入、详细、完备的教学。

(二)教学方式单一与学习渠道多样之间的矛盾

一直以来该课程大都是以教师讲授的形式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部分教师未能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仍然坚持用固有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老师的固守己见不利于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其次,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教师因为对新教育技术的不熟悉,导致课堂教学方法呆板单一。

(三)学习主体对课程内容的当下价值产生怀疑的问题

在重功利、尚实用思想大潮的影响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价值大部分都属于内在性,不易立竿见影地显现。同时,由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所涉及内容时代久远,导致学生对课程价值产生疏离感和隔膜,厌学现象比较突出。针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二、“中国古代文学”一流课程建设路径分析

(一)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是教学方法的基石。近年来,高校课程的设置逐步由基础型、理论型向应用型、实践型转移。“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也在注重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下,必然要做出相应的改革。长久以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全方位地实现课程目标,而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也是必然趋势。诸如情境教学法、参与表演法、研究性教学法及分类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效果显著,并且通过反复实践,已初见成效,具体就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1.情境教学法。该教学法是把课文讲述的场景再现在课堂上,通过具体场景的营造感染学生的情绪,进而较好把握教材内容。情境教学法不仅使原来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还有助于學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情境教学法有助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通过音频视频图画的结合,将历史背景、作品描绘的图景及作品呈现的人物风情形象地带入课堂中,从而带动学生理解和体会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和深厚意蕴。例如,在讲到优美的诗歌时,可以借助经典诵读曲目带入课堂。如讲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开课前先播放古筝名曲《春江花月夜》,让优美的旋律在教室里荡漾,为学生营造意境,学生通常会被优美动听的乐曲所感染,从而更加容易理解作品的情感。又如,在讲解古典小说《水浒传》时,可以通过播放《好汉歌》和播放《水浒传》影视片段引导学生走进梁山好汉的世界,从而进一步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作品中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

2.表演法。中国古代文学的众多文体中,除了以抒情为特色的诗词外,还有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戏曲等文体。而小说、戏曲等文体又以突出的故事性和戏剧性见长,用表演法演绎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讲元曲和明清小说时可以借助表演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融入作品中,借助表演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及作品要表达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