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重心法的选址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物流学是起源于美国二战时期的后勤概念,是从国外引进我国的学科,选址问题是物流学中的常见问题之一,学者们通过建立选址问题模型来进一步研究配送中心的实际选址问题。
MojtabaBarzehkar及其团队(2020)在研究建立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农场选址问题时,选择了数个候选地点,运用多重重心法和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比计算,分别将每个候选地点的费用和效益做出统计,最后选出最佳的农场选址地点[1]。
DhruvSuri(2020)在研究发展中国家建立化工厂的选址问题时,将运筹学的概念代入选址,在使用加权法权衡了目标国家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构成等影响因素,并使用精确重心法进行计算,成功解决了选址问题和其内部规划问题[2]。
BakkerTheoCM及其团队(2021)在为海港选址建立配送中心的研究过程中,运用的了建立模型的方法,在建立物流运输模型的过程中将运输货物的重量大小以及运输车辆的种类都以数据代入进去。通过对比得到了最终的选址[3]。
StemnEric和Kumi-BoatengBernard(2019)在研究加纳西部危险物品填埋场的问题时,根据多标准决策分析法,集成了当地地理信息系统来建立选址模型,并使用分析网络处理方法来确定计算的填埋位置的可行性。[4]。
KarenEThuermer团队(2019)在为波本可乐建立波士顿配送中心进行选址的过程中,为了节约建设配送中心的成本,降低土地租赁费用和建设材料费用,建立了物流协作分布模型来适宜当地环境,成功为波本可乐选出最低成本的建设方案[5]。
2国内研究现状
李娟,黎明等学者(2021)在为烟台市高铁枢纽分析选址时,将“空间,交通,产业”等城市因素自然耦合协调起来,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和计算指标权重,建立了耦合协调度的选址模型并计算出理想选址[6]。
郭轲轶(2021)在分析煤矿采动区风电场风机选址方法问题时,考虑煤矿采集场开采活动对风电机的影响,用地表变形预计的方法,统计在出煤层开采时的地表移动变形情况,并对候选场地进行稳定性分析,最终确定新建风机的位置[7]。
熊浩和鄢慧丽(2021)通过研究考虑多种安全库存策略的选址-库存问题研究,二人分析了二级物流的结构和六种保障安全库存的库存分布策略,并将转载运输成本引入库存选择模型中,改进了传统的配送中心选址模式[8]。
王宏军(2021)在设计水质传感器的选址时,结合选址的原则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时间模型的水质传感器选址方法。并使用质量守恒方程构建模拟水流网模型,得出水质传感器的安防选址坐标[9]。
于冬梅,赵世杰等人(2020)在探讨城市应急设施如何选址才能最大程度覆盖城市时,根据选址原则建立了最大覆盖的选址模型,使用鲁棒方法建立混合规划模型,将难以评估的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等价鲁棒模型,得出了最佳的选址分配布局[10]。
郑乔芳及其团队(2020)针对交通拥堵的情况下,以实现搞笑快速散发货物为目的,逆向溯源构建物流配送中心,解决在拥堵情况下物流配送中心如何选址[11]。
牛东来与武佳(2021)在研究重心法选址问题时,发现重心法计算结果对于实际情况大多是局部最优解,他们便通使用多重心法来统计综合各种情况下的最有选址来挑选出全局最优解的目标选址。[12]。
张佳明(2020)判断阿瓦提县客运枢纽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根据阿瓦提县偏向农业和人流较大的城市特点来为配送中心布局规划,使用重心法给出了指导性的建议,为阿瓦提县确定了客运枢纽的建立地点[13]。
张春燕(2020)想要为乡镇畜牧业做贡献,他认为中小型饲养商应该建立饲养小区来达成科学管理,通过使用主管定性方法并结合饲养气候、交通等的条件,筛选建设地址的影响因素,为许多的中小养殖商建设养殖区提供借鉴[14]。
李炅和陈园园(2020)就福州安能物流公司建立配送中心的问题建立模型,两人在评估公司产品配送现状后构建了中值交叉模型,结合福州政府的相关物流政策,为企业做出了运输成本最低的建设地点[15]。?
周超,贾卓远等人(2020)为了解决搭构通信网络的LTE基站选址问题,两人使用定性方法,合理运用从业经验并采用采用遗传算法,在探讨多种情况后为LTE基站选址指导方向[16]。
崔杨,张立平(2020)为了研究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建设配送中心的问题,在考虑了会影响配送中心因素后使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层次结构模型,帮助第三方物流企业企业的降低了配送成本并提高了经营效率[17]。
李茂林(2020)针对物流模型优化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猴群优化算法,并通过调节因子和变异策略来提高猴群算法的收敛精度与速度,为研究配送中心选址问题提供了新的计算方式[18]。
吕凤斌(2020)在开展区域冷链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专项研究中,为了降低生鲜类产品冷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