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探索
[摘要]近年来,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在于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点。以高职“地方导游基础知识”为例,在分析课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目标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思政高校育人课改理念,对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进行深入探索,以期为新时代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思政元素;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基金项目]2021年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第二批“小、精、灵”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合作、专创同步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2021XQX19);2022年度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广东地方导游”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11-0105-04[收稿日期]2022-04-16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综合技能(含实践)课,在职业能力课程体系中属于主干必修课程,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使其掌握地方导游员必备的基本知识,为报考国家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奠定基础,同时为将来从事导游服务、研学旅行策划、研学课程设计和旅游行业企业管理等相关职业做好知识准备。它与“导游业务”“导游词创作与讲解”“中国旅游资源赏析与线路设计”等课程密切相关,旨在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工匠精神、文化自信、时代担当,融合传统文化精华、当代中西文化潮流的宽阔视野与职业素养并行的新时代大学生。
一、专业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培养目标改革
本次课程改革探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通过掌握各省市的旅游资源、民俗民情、宗教、饮食、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能生动讲解各种人文和自然景观,为从事导游工作、研学旅行策划和项目课程设计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基于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及“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实践,根据课程的内容、特征和规律,下面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目标和情感目标四个维度进一步细化课程教学目标,使不同内容的课程思政既存在差异性和层次性,又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和关联性。
(一)知识目标
在“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是学校践行新时代教书育人使命的需要,推进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通过在课程学习中阅读和掌握专业课程思政理念,加强学生对文化、历史、国情、党情和国际风云变幻局势的了解,利用课程教学优势融入有关大政方针的理论与地方文化知识及鲜明案例。同时,注重学生导游词创作、导游讲解技巧两大核心技能的培养,突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提高其文化传播能力。
(二)能力目标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是以不同省(区、市)地方文化文明交流为导向的课程,承载着介绍、弘扬本土文化,以及各民族历史、文明、艺术的责任。在新时代,要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高层次、涉外型、信息技术型、跨界复合型的旅游人才,提高他们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表达思想,把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融入地方讲解导游词。
(三)思政目标
作为未来我国旅游行业的主要从业者,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中西文化的交流,要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其有中国审美、中国价值观,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四)情感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对自然、文化、历史等产生和谐相处的情感,专业教育中要传递“美好”的价值观和时代诉求;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多维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以传统文化的科技创新、科技赋能、助力传承为切入点,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及工匠精神、文化自信、时代担当等职业素养的学生个体,让学生更关心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也更有责任担当。
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可以凝练为专业课程中的家国情怀、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文化自信、社会责任、公民品格、生态文明和实践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所涉及的思政元素需要团队教师深度挖掘、提炼、总结,以城市或区域为主线,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式,促进课程育人、网络育人、实践育人的深入融合,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另外,发掘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同时,还要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进行全过程育人。经过研讨,课程教学团队修订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