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向型”研究生个性化定制培养模式探索
李杰杰夏热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推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应突破传统单一的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模式,并将研究生教育培养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个性,重视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从研究生导师角度出发,聚焦本课题组研究生培养经验和案例,分析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模式定制方式,探讨如何实现以学生就业为目标导向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定制,助力研究生多元化、综合化、素质化成长成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个性化;就业去向;目标导向
[基金项目]2021年度武汉大学研究生导师育人方式创新项目“‘目标导向型研究生个性化定制培养模式探索”;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項目“多层级纳米多孔金属的结构设计和力学性能表征”;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纳米多孔金属的弹塑性变形机理及构效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16-0009-04[收稿日期]2022-04-25
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1]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才兼备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2]。推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必须打破传统单一的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模式,将研究生教育培养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个性化优势,重视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更多硕博人才在担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使命中谱写人生的壮丽华章[3]。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研究生就业可选择的微观领域和细分行业日趋增多。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我国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人才市场对研究生专业素养的要求与日俱增,导致研究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4]。部分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仅注重基本的科研素养培养,忽视对职业选择和发展的清晰认识和远景谋划,在求职过程中定位不清晰、目标不明确,某种程度上随意性较强,个人特性、兴趣及期望与工作现实及发展前景常常不匹配,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因此,探索一条有效释放研究生就业压力、提升研究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和培养研究生就业综合素质的途径成为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突出任务,建立以研究生就业意向为目标导向、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培养体系在新时代研究生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且十分迫切。
以目标为导向的个性化定制培养模式可以根据研究生就业意向、自身兴趣和特长,在完成基本教学和科研要求的前提下,为学生个性化定制与之匹配和契合的培养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特长,在明晰职业发展和社会定位的前提下加强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有助于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降低就业试错成本、节约时间成本,促使研究生更好更快地完成学校到社会的转变,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化素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本研究从研究生导师的角度出发,聚焦本课题组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模式,探讨如何实现以学生就业为目标导向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定制。
一、培养目标
在培养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的基本前提条件下,注重研究生分类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以学生就业意向为目标导向,个性化定制培养方案,加强学生职业规划和职业能力培养,增强研究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以实现多元化发展。具体表现为:在校期间获取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收获良师益友,加深对社会和世界的认识,提升品德修养,确立人生方向和目标,培养兴趣爱好;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对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有着清晰的认识,目标明确,求职单位符合个人预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度高,对当前工作满意度高,能迅速适应当前工作,自身的能力素质及职业技能有效满足当前工作需求,充分发挥个人优势,有着巨大的职业发展潜力[5]。
二、实践探索
目标导向的个性化培养模式,意味着以就业目标为导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完善个人发展,增强个人职业竞争力。通过归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总结个性化培养方案定制的关键步骤,主要包括充分认识自我、完善职业认知、确立目标导向、核心竞争力培养、反思与改进等五个步骤。
1.充分认识自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学生只有认清现在的自我和潜在的自我,才能科学规划职业生涯,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