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影子银行问题的研究评述与对策建议 .docx
文件大小:38.34 MB
总页数:61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1.38千字
文档摘要

风险评估模型示例:风险评估模型:Risk

风险评估模型示例:

风险评估模型:RiskAssessmentModel(RAM)

输入:影子银行各类业务数据、历史风险事件数据

输出:风险评分

步骤:

1.数据预处理:清洗、整合数据,确保数据质量。

2.特征提取: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关键特征。

3,模型训练: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如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等)训练风险评估模型。

4,风险评分:输入当前业务数据,通过模型计算风险评分。

(2)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在识别出潜在风险后,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应涵盖信

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个方面,具体包括:

(1)风险识别与评估

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全面的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这包括对影子银行各类业务活动的

监测,如信贷、债券发行、理财等。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识别出可能存在的信用

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并对这些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以便为后续的风险预警提

供依据。

(3)风险预警机制的运行与维护

建立好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需要进一步明确预警机制的运行与维护流程。这包括:

1.定期监测:对各项风险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预警信号生成:当某项风险指标超过预设阈值时,系统自动产生预警信号。

序号

风险类型

预警指标

1

信用风险

违约率、逾期率、信用评级变动等

2

市场风险

市场波动率、相关性分析、压力测试结果等

3

流动性风险

资金流动性比率、流动性缺口率、紧急融资能力等

A

A[影子银行风险]一〉B{风险暴露};

B-|银行间市场|C[信用紧缩];

B-|资产价格ID[资产价格下跌];

C--E[正规银行];

D—E;

E—F[流动性危机];

F—G[系统性风险];

?内容影子银行风险简化传导路径示意内容

再次监管政策的有效性与协调性研究不足,虽然许多研究探讨了针对影子银行的监

管政策(如宏观审慎政策、微观审慎监管、功能监管等),但对于这些政策工具的实际

效果评估,特别是其间的协调配合问题,研究相对匮乏。现有研究往往侧重于单一政策

工具的设计或影响分析,而较少考虑不同政策工具在实践中的协同效应、潜在冲突以及

可能带来的次生影响。例如,如何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如何加强不同监管

机构(如银保监会、证监会、央行)之间的协调,以形成监管合力,这些关键问题亟待

深入研究。公式(5.1)展示了一个简化的监管政策有效性评估框架(仅为示意):

其中Effective_Reg代表监管政策有效性,Reg_Types为监管工具类型,

Reg_Intensity为监管强度,Coordination_Efficiency为监管协调效率,

Macroeconomic_Conditions为宏观经济环境。

最后新兴金融科技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影响研究尚处初步阶段,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

正在深刻改变金融服务的模式和格局,许多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的活动具

有影子银行的特征。然而现有研究对金融科技如何重塑影子银行体系、其带来的新风险

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监管等问题,仍缺乏系统深入的分析。

(2)研究展望

针对上述研究不足,未来影子银行问题的研究可在以下方面进行拓展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