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科学咨询第1期(总第823期)
土木工程专业设计类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以高层建筑结构课程为例
张倩,李琼
(华北科技学院,河北廊坊065201)
摘要: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政治定位模糊、工程伦理知识缺失、专业信心不足等问题,在高层建筑结构
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构建“三级”课程思政体系,通过理论浸润和实践体验的方式把家国情怀、工程
伦理、专业素养、工匠精神、团队精神等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力求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新时代
土木工程师。该“三级”课程思政体系的实施能够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水平,在增强专业信心的同
时,激发学生土木兴邦、追求技术卓越与职业品德完美的意识,为土木工程专业中结构设计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
体系构建和实施提供一定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体系;土木工程专业;设计类课程;理论浸润;实践体验
[2]
在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结合行业新技术新理念等共同的特点。各课程教材内
“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容的编排也都遵循先结构和材料特性,然后是结构设
[1]
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对计基本原理,再聚焦具体结构设计的顺序。高层建筑结
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布局和我国构是土木工程专业众多的设计类课程中具有代表性的
加入“华盛顿协议”(本科工程学历互认体系)既是机一门课(如图1),将工程力学、土木专业基础知识凝练
遇也是挑战,大数据智能化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结合工程实践和技术手段对高层建
和形式都造成了巨大冲击。即将步入信息化社会的土木筑结构进行设计,是学生所修的综合结构设计课程。高
工程专业学生,面临工作和学习的双重挑战。如何解决层建筑结构课程的内容组织符合工程结构设计的一般
学生专业知识僵化、专业信心不足问题,同时进行爱国规律,为课程思政教学迁移创造了条件。针对土木工程
主义教育和社会担当、职业操守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政治定位模糊、工程伦理知识缺
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入思政内容,成为土木工程专业失、专业信心不足、缺乏团队精神等问题,笔者在高层建
[1]
课程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问筑结构的课程教学中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分层分
题的有效途径。步运用思政元素引领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着眼工程实
课程思政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的教学中已经开展了践,探索专业前沿,坚定“四个自信”,同时激发学生的
相当长的时间,思政内容在各专业课程有一定程度的体爱国情怀、职业自豪感,引导学生发扬职业精神,争作大
现。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仍普遍存在国工匠。在高层建筑结构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对土木
课程思政内容系统性不强,面对不同学生群体课程思政工程专业设计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
教育没有针对性,同类专业课程不能借鉴、平移等问题。
因此,本文以高层建筑结构课程为例,针对学生存在的
问题,构建课程思政体系,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以为
土木工程专业设计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土木工程设计类课程具有以概念设计为基础,以
力学分析为核心,从工程实际出发,以规范图集为准则,
基金项目:华北科技学院校级规划类课题“新时期图1土木工程专业的设计类课程体系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编号:HKJYGH201902),一、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
“基于应急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智能建造人才培养模式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
研究”(编号:HKJYZD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