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港口业发展现状分析综述
1.1世界与中国港口发展历程
(1)世界港口朝着综合服务中心发展
20世纪60年代全球物流行业兴起,港口作为商品流通的枢纽,在全球物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高效率的现代港口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支撑。
发展阶段
时间
主要功能
发展特点
港口定位
第一代:
传统港口
18世纪前
装卸、转运
传统装卸
区域间商品流通
第二代:
临港贸易中心
18世纪初-20世纪中
仓储、装卸、搬运
工商业落户港产业具雏形,临港产业具雏形
生产贸易物增值服务中心场所、货物增值服务中心
第三代:
国际商业中心
20世纪
五六十年代
1.仓储、装卸、搬运
2.运输贸易的信息服务与货物配送
适应国际贸易、全球化物流
部分港口发展为物流、贸易、工业、金融中心
第四代:
综合服务中心
20世纪末至今
1.仓储、装卸、搬运
2.运输贸易的信息服务与货物配送
3.港口之间的互动、差异化服务
4.与供应链各环节无缝衔接
城市为主体,自由贸易为依托
国际贸易调度站、产业集聚地、综合服务平台、国际航运中心、港口群结构
下一代:
智慧港口
未来
1.以上功能
2.数据服务及其他创新业务模式
集物联网、自动化、人工智能为一体
系统化的大港口生态圈
表STYLEREF1\s2.SEQ表\*ARABIC\s110世界港口发展历程及特点
(2)中国港口规模不断扩大
同样在上个世纪60年代,新中国开始有计划的发展航运业并积极恢复港口。尤其自21世纪以来,中国港口处在快速发展的征程中,不同于80、90年代注重泊位深水化、专业化建设的趋势,本轮发展开始更加注重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从装卸、仓储、简单加工功能为特征的港口向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第四代港口转型,业务向多式联运、保税物流、全程物流服务、供应链金融等高附加值综合物流功能延伸。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促进中国及沿线国家海运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20年,中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5.5亿吨,同比2019年增长5.7%。其中,沿海港口完成94.80亿吨,增长3.2%;内河港口完成50.7亿吨,增长6.4%。近两年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中,前十名港口中国独占7家,同时亚洲地区贸易规模增长迅速。目前,我国港口已与世界200多个国家、600多个主要港口建立航线联系。
表STYLEREF1\s2.SEQ表\*ARABIC\s1112015-2020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级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交通运输部
当前形势下,我国经济复苏带领港口行业发展进入转型阶段:一是我国智慧港口建设有序推进,港口向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二是随着资源环境压力的逐渐加大以及港口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港口绿色低碳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
1.2湖南省港口吞吐量逐年递增
根据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公开数据,2011年至2016年全省港口吞吐量增长稳定,年均增长率为8.5%。2017年到2019年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有所下滑主要系由于近年来湘江干流受人工采砂的影响,部分航段的河床下切较为严重,致使枯水期难以满足航道最低维护水深要求,很多货物运输放弃水路。
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2049万吨,比2018年下降9.4%。其中,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5195万吨,增长6.2%;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1286万吨,增长6.6%;金属矿石吞吐量5987万吨,增长0.6%。
图STYLEREF1\s2.SEQ图\*ARABIC\s142012-2019年湖南省港口货物吞吐量
数据来源:《2019年湖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但同时,湖南省集装箱吞吐量在国内经济环境下行压力下,依然保持增长势头,2019年达到69万TEU,比上年增长2.2%。由下图可知,全省集装箱吞吐量依旧保持增加,屡创新高,2012年-2019年平均增速达13.29%。
图STYLEREF1\s2.SEQ图\*ARABIC\s152012-2019年湖南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数据来源:《2019年湖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1.3长沙港口正处于快速成长期
(1)长沙港口新起航,未来可期
根据2007年国务院批复《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长沙港是28个国家内河主要港口之一。长沙港主要位于湘江航道,长沙综合枢纽建成蓄水后,长沙港所在航道均达到Ⅱ级航道标准,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
长沙港规划由1个客运港区和3个货运港区组成,其中3个货运港区分别是霞凝港区、铜官港区、新康港区。目前,长沙港除霞凝港区的集约化、专业化程度较高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