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羊技术实务培训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录
01
产业基础认知
02
羊群繁育管理
03
科学饲养体系
04
疫病防控系统
05
羊场运营管理
06
经济效益提升
01
产业基础认知
现代养羊业发展现状
现代养羊业发展现状
养殖规模化
市场需求增长
技术进步
产业链延伸
现代养羊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养殖效率。
科技应用广泛,包括繁殖技术、饲料配方、疾病防控等方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羊肉、羊毛等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养羊业逐渐从单纯的养殖向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方向延伸。
主要肉用/毛用品种解析
杜泊羊、萨福克羊等,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
肉用羊品种
细毛羊、半细毛羊等,羊毛产量高、品质优良。
毛用羊品种
既能提供肉品,又能产毛,适应性强,如蒙古羊等。
兼用品种
通过遗传改良和选育,不断提高品种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
品种选育
区域养殖政策解读
分析各项政策,了解政府对养羊业的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措施。
政府扶持
环保要求
土地流转
市场准入
养殖过程中需遵循环保原则,关注粪便处理、疫病防控等问题。
解读土地流转政策,合理规划养殖场用地,确保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了解市场准入标准,确保养殖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和法律法规要求。
02
羊群繁育管理
选择体型健壮、结构匀称、肌肉发达、四肢强健的种羊,保证后代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和生产性能。
关注种羊的繁殖率、生长速度、肉质、毛皮质量等生产性能,确保后代具有优良的经济性状。
选择遗传性能稳定的种羊,避免后代出现不良性状和基因缺陷。
确保种羊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保证后代的健康。
种羊选育标准制定
体型外貌
生产性能
遗传稳定性
健康状况
配种周期控制技术
同期发情技术
配种季节选择
人工授精技术
配种次数控制
利用激素等手段使母羊同期发情,便于组织配种和羊群管理。
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配种准确度和受胎率,减少种羊饲养成本。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羊只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配种季节,确保母羊在最佳时间受孕。
合理控制配种次数,避免过度配种导致母羊体质下降和受胎率降低。
营养需求确定
饲料种类选择
根据母羊妊娠期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保证母羊和胎儿的营养供应。
选择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无霉变的饲料,避免母羊因营养不足或消化不良导致流产或胎儿发育不良。
妊娠期营养调控方案
饲喂方法调整
采取少喂勤添、定时定量的饲喂方法,保证母羊始终保持良好的食欲和消化状态。
微量元素补充
注意补充钙、磷、硒等微量元素,以满足母羊和胎儿对矿物质的需求,预防母羊产后瘫痪和胎儿畸形等问题。
03
科学饲养体系
全价饲料配比规范
饲料种类选择
根据羊只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种类的饲料进行科学配比。
饲料营养成分
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需满足羊只生长发育需求。
饲料配比方法
根据羊只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性能,合理调整饲料配比,确保羊只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
饲料质量监控
定期对饲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饲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羔羊阶段
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满足快速生长发育需求。
阶段化饲喂管理表
01
育成羊阶段
逐步增加粗饲料比例,培养羊只的胃肠功能和采食能力。
02
成年羊阶段
保持饲料稳定,加强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维持羊只健康和生产性能。
03
妊娠母羊阶段
提高饲料营养水平,保证母羊和胎儿的营养需求。
04
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源,避免使用含有害物质的水。
水源选择
采用自动饮水设备或定期清洗消毒的饮水槽,保持饮水设备清洁卫生。
饮水设备
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羊只饮用标准。
水质监测
01
03
02
饮水系统卫生标准
根据羊只的饮水量和饲养环境,合理调节饮水量和饮水时间,确保羊只获得充足的饮水。
饮水量管理
04
04
疫病防控系统
常见传染病防治图谱
易感季节多为春、秋、冬季,病程极短,应迅速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
羊快疫
羊肠毒血症
羊猝狙
羊黑疫
多发生在春夏交替之际和牧草青绿时,应避免过量放牧,及时治疗。
以C型魏氏梭菌为病原,发病急、死亡快,应加强饲养管理和疫苗接种。
以肝实质发生坏死性病灶为特征,应定期接种三联四防疫苗。
体内寄生虫
如线虫、吸虫等,每年春秋两季进行驱虫,确保羊只健康。
体外寄生虫
如蜱、螨等,应根据季节和寄生虫生长周期进行定期消杀。
驱虫药物选择
应选择高效、低毒、广谱的驱虫药物,避免药物残留和寄生虫抗药性。
驱虫后管理
驱虫后应观察羊只反应,及时处理药物反应和异常情况。
寄生虫消杀周期规划
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避光处,确保疫苗效价不受影响。
在疫苗运输过程中,应使用冰袋、冷藏箱等冷链设备,确保疫苗在适宜温度下运输。
使用前应仔细检查疫苗外观、有效期等信息,确保疫苗质量。
接种时应严格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