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做独特的好产品
野生动物声纹智能监测识别系统
AI时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创新和探索
01
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调查是林草主管部门重要任务之一
鸣叫记录法是野生动物监测常用的方法之一
项目背景
全面保护生物多样性是自然保护地主要工作之一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十四五”针对自然保护地做出《专项规划》,以提升自然保护地内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全面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目标,结合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新形势和现阶段维护生物安全新需求,突出防控疫源疫病和外来入侵物种风险隐患,全面推进实施国家公园建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级自然公园建设、野生动物保护、野生植物保护、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等7项工程。
自然保护地全面加强野生动物综合监测
《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
声音监测(鸣声记录法)是野生动物监测常用的方法之一
《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第3部分:兽类》
《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第4部分:鸟类》
02
野生动物声音智能监测识别系统
开展野生动物声音(声纹)长期定位智能观测研究与应用
物联网+AI应用—声音智能化监测系统
基于AI声音监测识别和AI边缘计算服务,实现对多源多目标野生动物进行实时监测(声音)记录、定位、识别分类和数据统计。
前端感知
边缘端AI识别
云端应用服务
人工移动端采集
声音采集仪
智能声纹监测仪
人工调查
声音采集
设备定点
声音采集
设备定点
声音采集
声源定位
声音识别
......
GPU+CPU高算力
陆生哺乳动物识别
鸟类动物识别
其他(算法可扩展)
声纹AI算法
监测数据展示
时空数据分析
动物综合评估
感知设备管理
前端物联感知
技术特点
声音传感:支持有声段声音采集;
自动采集:支持半径100m范围内包括陆生动物叫声、鸟类叫声、昆虫叫声、人类活动声音和其他噪声等;
声音识别:内置AI算法,可识别动物、昆虫、人类活动等声音;
声音定位:支持声音空间定位;
电源供电:支持太阳能和锂电池持续供电,支持市电持续供电;
通信方式:支持4G/局域网数据传输。
主要功能
自主研发声纹监测仪设备,可对200m范围内声源进行监测采集、声音空间定位、物种识别等。
前端物联感知-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
野生动物声纹监测仪可应用于森林、草原、湿地,在野生动物活动频繁的区域部署,可依托树干/电线杆/独立立杆安装。
传统的声音记录仪安装示例
森林声音记录仪树干安装示例
湿地声音记录仪树干安装示例
野生动物声纹监测管控平台
实时监测数据展示、物种趋势分析、识别结果人工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