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施工质量方面(共15条)
1.施工单位编制的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未结合图纸设计和工程实际,技术交底无针对性,不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第3.1.5条的要求。
2.监理单位编制的混凝土实施细则未结合图纸设计和工程实际,未提供混凝土质量相关的巡视记录,不符合《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第4.3.4条、5.2.12条的要求。
3.施工单位编制的试件留置方案和试验计划无针对性,多组混凝土试块未标识,不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第3.3.7条的要求。
4.施工单位未建立预拌混凝土进场检验和使用台账,不符合《关于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3〕84号)的要求。
5.抽查1号楼资料,未提供10层、11层混凝土构件拆模报验审批资料,现场已拆模,不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第4.5.2条的要求。
6.抽查1号楼资料,多个楼层的梁板混凝土等级提高一个标号,未提供相应的设计变更文件,不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7.回弹法抽测1号楼负一层剪力墙(24-26轴交C轴)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等级为C40,强度推定値为39.3MPa,不符合设计要求;回弹法抽测1号楼2层剪力墙(20轴交D-E轴)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等级为C40,强度推定値为38.4MPa,不符合设计要求。
8.抽测钢筋保护层厚度,1号楼二层梁(17-19轴交D轴)钢筋保护层实测值超规范要求;抽测钢筋保护层厚度,二层板(17-19轴交A-B轴)钢筋保护层实测值超规范要求,详见检验报告(2023-002022)。
9.原材料进场管理制度不完善,进场材料标识与实际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不符合《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12)第7.2.1条的要求。
10.材料进场检验及使用管理不规范,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不齐全,无法追溯,不符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第6.2.1条的要求。
11.砂石试验室温度不满足试验要求,不符合《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GB50618-2011)第4.3.2条的要求。
12.混凝土设计只有一套配合比,实际进场存在与设计配合比使用材料不同的情况,不符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第4.0.3条的要求。
13.未对混凝土搅拌系统计量设备进行自校,不符合《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12)第7.3.2条的要求。
14.混凝土试块留存台帐缺少HJ230029(标养室有该试块),标养室存放有留置超过28天的试块(未及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不符合《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JGJ190-2010)第5.6.1条的要求。
15.混凝土运输单未显示合同编号、到达时间等信息,不符合《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12)第10.3.3条的要求。
二、施工质量方面(共17条)
1.混凝土生产企业无资质,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未按要求进行审查。
2.现场提供的检测报告显示,桩基检测及混凝土试件的检测机构由施工单位委托,不符合《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的要求。
3.施工单位未建立预拌混凝土进场检验和使用台账,不符合《关于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3〕84号)的要求。
4.施工单位编制的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未结合图纸设计和工程实际,技术交底无针对性,不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第3.1.5条的要求。
5.抽查试块标养室,现场留置的混凝土试块组数不足,不符合《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第5.4.2条的要求。
6.抽查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试验报告,低应变反射法检测未按照100%的数量进行检测,不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7.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报告显示201号、202号、203号仓储混凝土底板未达到设计要求,数据详见检验报告(编号2023-002023)。
8.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未在青海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备案,该站点的设立不具备对专业承包的资质,违反了《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三条的规定。
9.无原材料进场检验及使用管理制度,无原材料进场记录,违反了《关于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3﹞84号的规定。
10.原材料供应厂家提供的检验报告、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收集不齐全,无法追溯,材料进场未按进场批量(无进场记录)进行复试,不符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第6.2.1条、第7.1.3条的要求。
11.砂石试验室温度不满足试验要求,不符合《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GB50618-2011)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