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可燃性粉尘隔爆安全规范 .docx
文件大小:26.11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5.22千字
文档摘要

1

可燃性粉尘隔爆安全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可燃性粉尘隔爆的总体要求、技术要求、使用维护以及证实方法。

本文件不适用于烟花爆竹、火炸药或其它不需要助燃气体即可自身发生爆炸的粉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577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T15604粉尘防爆术语

GB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560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隔爆explosionisolation

爆炸发生后,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扑灭火焰,阻止爆炸传播,将爆炸阻隔在一定范围内的技术。

[来源:GB15577-2018,3.6]3.2

隔爆系统explosionisolationsystem

一种爆炸保护系统,通过某种方式启动隔爆装置以实现隔爆功能。

3.3

隔爆装置explosionisolationdevice

一种直接作用于火焰和压力波的部件,以实现隔爆功能。

注:隔爆装置属于隔爆系统的组件。

3.4

主动式隔爆系统activeexplosionisolationsystem

一种由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启动的隔爆系统。

注:传感器一般使用光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

3.5

被动式隔爆系统passiveexplosionisolationsystem

不需要传感器和监控设备,通常由爆炸冲击波启动的隔爆系统。

2

4总体要求

4.1企业在选用隔爆系统时,应识别与评估生产加工系统存在的粉尘爆炸传播风险,根据工艺安全要求,选择合适的隔爆系统。

4.2隔爆系统设计、制造、安装单位应当提供相关设备安全性能和使用说明等资料,对设备的安全性能负责。

4.3企业应按本文件建立完善的隔爆系统安装使用、维护保养制度及操作规程,对隔爆系统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定期检测或者检查,保证正常运行,做好相关记录。

5隔爆技术要求

5.1基本要求

5.1.1隔爆措施应能阻止爆炸发生后的火焰在管道内、设备间和设备与厂房间的传播。

5.1.2隔爆系统应明确其设计原理,即阻止火焰和爆炸冲击波传播或者只阻止火焰传播。

5.1.3隔爆装置及其所保护的管道和容器应能承受预期可能出现的最大压力和最高温度,并能够保证隔爆系统的完整性。

5.1.4隔爆系统应与抗爆、抑爆、泄压等爆炸保护措施中的一种或多种联用。

5.1.5主动式隔爆系统与抑爆系统联用时,两者的监控设备应联锁触发。

5.1.6主动式隔爆系统与泄压措施联用时,应能及时监测到爆炸的发生并及时进行隔爆。

5.2设计和选型

5.2.1隔爆系统选型时,应确认隔爆系统适用的粉尘种类、管径和风速范围是否适用于与所保护的工艺特性。

5.2.2采用隔爆保护时,应获取被保护工艺及物料的特性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

a)粉尘的种类和基本特性;

b)相连设备的最大受控爆炸压力;

c)管道内的气体流向、风速、管径、温度和可燃粉尘浓度;

5.2.3进行系统设计时,应基于输送物料的爆炸特性参数,识别潜在点火源及可能出现的位置并了解与输送系统或管道相连设备的保护方式。

5.2.4应用设计时,应明确隔爆装置安装位置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a)连接设备类型;

b)外形尺寸;

c)相连管道及设备耐压强度;

d)管道内是否存在障碍物。

5.2.5所选用隔爆系统适用的爆炸等级、最大受控爆炸压力不应低于所保护爆炸性环境的相关特性参数。

5.2.6所选用隔爆装置适用的最大试验安全间隙不应大于工艺粉尘的最大试验安全间隙。

5.2.7隔爆装置适用的气流方向和速度、正/负压条件应与工艺条件一致。

5.2.8应选用安装距离能够满足工艺管道布局要求的隔爆装置,隔爆装置的安装距离应保证爆炸冲击波和/或火焰能被及时阻断,同时应避免火焰加速导致出现高于预期的爆炸压力。

5.2.9隔爆装置及其所保护的输送管、风管和容器应能承受预期可能出现的最大压力和最高温度,并能够保证隔爆系统的完整性。

5.2.10爆炸换向器安装于室内时,应使用无火焰泄放。

5.2.11若将带有电气设备的隔爆系统安装在爆炸性危险场所,其防爆电气选型和安装应符合GB50058

3

的要求。

5.3隔爆系统要求

5.3.1主动式隔爆系统应使用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来监测爆炸冲击波和/或火焰,传感器安装位置应确保隔爆装置能及时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