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馆藏玻璃底片保护与利用要求》(征求意见稿).docx
文件大小:1.19 M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4.26千字
文档摘要

ICS01.040.01CCSA14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XXXX—XXXX

馆藏玻璃底片的保护与利用要求

(征求意见稿)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41/TXXXX—XXXX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保管要求 1

5保护修复技术 2

6利用要求 3

附录A(资料性)玻璃底片包装示例 5

附录B(资料性)玻璃底片保护流程 6

附录C(资料性)玻璃底片病害示例 7

参考文献 9

II

DB41/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文物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档案馆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牛爱红、李珂、金玉红、王浩、李媛媛、刘爽。

DB41/TXXXX—XXXX

1

馆藏玻璃底片的保护与利用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玻璃底片的保管要求、保护修复要求、展示与数字化利用要求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各级各类收藏单位对玻璃底片的保护与利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A/T61明清纸质档案病害分类与图示

JGJ66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WW/T0020文物藏品档案规范

WW/T0125文物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玻璃底片

以玻璃为片基,将感光乳剂均匀涂布其上,再经过曝光、显影后记录图像信息的感光材料。3.2

污染

由于各种原因在玻璃底片上留下污斑、污迹的现象。

注:包括水渍、油斑、墨斑、金属锈斑、蜡斑、霉斑、泥斑等。

3.3

霉变

霉菌在玻璃底片及包装材料上生长,造成其表面污染、性能下降或改变等现象。

3.4

粘连

由于潮湿、水浸、灰尘、泥土、长霉、生虫、鼠尿、长期堆压、感光剂中有机物质析出等原因导致玻璃底片粘连在一起的现象。

3.5

修复

对污染或破损的玻璃底片采取去污、除霉、感光层加固、影像恢复等技术,使其尽可能恢复原貌,呈现信息的工作。

4保管要求

DB41/TXXXX—XXXX

2

4.1保存环境

4.1.1库房选址、建筑等应符合JGJ66和WW/T0125的要求,满足保存玻璃底片的防火、防水、防灾、减震、防盗等的安防需求和无损害、无腐蚀、无污染、灭火后无残留的消防需求。

4.1.2库房宜配备温湿度调节设施设备,温湿度应在适宜的范围内,不允许出现较大波动。温度设置在18℃~20℃,相对湿度30%~50%之间,日变化幅度温度小于5℃,相对湿度小于5%。

4.1.3库房宜配备空气过滤设备,应在无紫外线、低照度光线的库房保存玻璃底片。照度保持在30Lx~100Lx范围内,紫外光强度不应高于75Lm·μW的水平。

4.1.4库房应有一定的防虫、防霉措施,避免昆虫、霉菌对玻璃底片造成损害。

4.1.5储存玻璃底片的储藏柜、箱宜选用耐火等级较高的隔热记录容器、隔热保险柜。装具应采用非燃烧性、非腐蚀性、无挥发性气体的材料制成,可使用不锈钢、经过阳极化处理的铝或者覆有喷涂层的钢板制成,且喷涂材料稳定耐用,对储存的底片无害。

4.2保存装具

4.2.1装具制作材料

玻璃底片的保护纸、保存盒等应选用高品质保护纸、瓦楞纸板等制作,其pH值应在7.2~9.5之间,使用环保胶粘剂黏合,避免有害气体损害玻璃底片。

4.2.2装具设计

玻璃底片首先用无酸档案纸采用活页方式包装;放入凹形设计的双层无酸瓦楞纸卡槽式包装装置中,垫板凹陷处长、宽各大于玻璃底片5mm,上部留出4mm~5mm空间,并在下部开3cm左右缺口;不规则将存放玻璃底片的垫板依次放入前开口活动式无酸瓦楞纸保存盒中,确保不会因挤压造成玻璃底片的损坏,且节约保管空间。

4.3管理要求

4.3.1璃底片收藏单位应按WW/T0020的要求建立玻璃底片档案,出入库、保存等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