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液化石油气筛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编写要求).pdf
文件大小:225.23 KB
总页数:1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2.22万字
文档摘要

《液化石油气筛查技术规范》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

二〇二五年三月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液化石油气(LPG)是石油产品之一,是由炼厂气或天然气(包

括油田伴生气)加压、降温、液化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气体。由

炼厂气所得的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

同时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其中(C+C)的烃类组分是液化石油气的

34

主要成分,其占比的多少影响着液化气的产品质量。近年来随着炼

油工业的不断进步以及煤化工的兴起,液化气的工艺来源也趋于复

杂,产品组成也变得多样化,另外在个别产品中非法添加(主要是

醚类和醇类)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目前,液化石油气的分析方法主要依据是NB/SH/T0230-2019标

准,该标准规定了液化气中烃类的检测方法为气相色谱法,标准规

定其(C+C)烃类含量不得低于95%,C及C以上烃类组分不大于

3455

3%,而影响该指标的另一重要因素是二甲醚的含量。二甲醚价格低

廉、燃烧热值低,在液化石油气中掺混二甲醚,将会引起液化石油

气的主要成分(C+C)含量降低,导致产品不合格;大量掺混还可

34

能引起气瓶瓶阀密封件腐蚀,带来安全隐患。

二甲醚又称甲醚(简称DME),在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或压缩

液体,具有轻微醚香味。二甲醚易压缩、易贮存、燃烧效率高、污

染低,可替代煤气、液化石油气作民用燃料。但由于其对橡胶物质

有较强腐蚀性,市面上使用的民用液化气钢瓶并不适合充装二甲醚。

二甲醚的市场价格比液化石油气便宜很多,液化石油气中掺加二甲

醚具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很多气站视百姓生命安全于不顾铤而走险。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掌握液化石油气的质量状况,有

必要对液化石油气中二甲醚含量进行检测。早在2008年,国家质量

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就下发了《关于气瓶充装有关问题的通知》(质

检特函[2008]17号),明确规定:“不得在民用液化石油气中掺入

二甲醚后充入液化石油气钢瓶或在焊接气瓶中擅自加入不明化学添

加剂。”

目前液化石油气的烃类组分和二甲醚含量按照国家标准都是采

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该方法操作复杂,分析成本高,检测时间

长,无法实现快速检测。

该快速筛查技术规范的建立,将填补标准缺失的空白。为执法

机关的监督和检查提供执法依据和快速检验标准,将具有重要的意

义。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一)任务来源

本地方标准的任务来源是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4年7

月19日发布的《关于下达2024年第三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

划的通知》(豫市监函〔2024〕109号),项目编号20243110182,标

准名称为《液化石油气筛查技术规范》。本标准由河南省市场监督

管理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处归口,参与起草单位有河南省产品

质量检验技术研究院、济南弗莱德科技有限公司。

(二)编制的原则

标准编制遵循“先进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

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

和起草规则》及《河南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的要求进行编写。

(三)编制依据

河南省地方标准《液化石油气筛查技术规范》的编制,旨在通

过科学、系统的筛查技术,保障液化石油气的质量,确保其安全、

高效使用。以下是该标准编制的主要依据:

(1)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

标准的编制严格遵循国家及河南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以及《河南省标准化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

法律基础和政策指导,确保标准内容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2)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充分参考了以下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1、GB11174-2011《液化石油气》

2、NB/SH/T0233-2024《液化石油气采样法》

3、NB/SH/T0230-2019《液化石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