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杆密实法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一)编制意义
我国黄河流域广泛分布可液化粉土、湿陷性黄土、杂
填土等深厚松软土地基,在地震等动力作用下易发生失稳
破坏,危及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与安全,必须采用地基加
固措施进行处理。松软土地基处理目的是提高地基密实
度、降低地基压缩性和改善地基动力特性等。地基处理的
恰当与否,不仅影响工程投资,而且影响工程构筑物的使
用性能和工程质量。松软土地基常用处理方法有强夯法、
碎石桩法、挤密桩法等,这些方法都有其各自的适用范围
和优势,以及一定的局限性。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
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加快推进沿黄城市
群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水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
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基础设施的灾害预防能力对地基处
理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
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双碳目标。2021年10月,中共中
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
案》,构建了双碳“1+N”政策体系。我国建筑交通领域碳排
放占据全行业比重约为30%,传统岩土与地下工程碳排放
量约占工程建设领域的1/4。随着双碳目标战略的推进,研
发具备工程适用性、环境友好和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的新
型低碳地基处理方法对加快推进沿黄城市群建设和提高基
础设施的灾害预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编制目的
振杆密实法是20世纪90年代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地
基处理新方法,因其不用“三材”(木材、钢筋、水泥)、工
艺简单、施工便捷、经济实用和效果显著等优点,在国外
可液化地基得到了成功应用。作为振杆密实法在中国开展
研发的第一人,编者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揭示了振杆密
实可液化地基的加固机理,建立了基于能量耗散原理的共
振密实加固理论与设计方法,研发了振杆密实法施工装
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为振杆密实法的推广应用奠定
基础。十余年来已在国内二十多个可液化粉土、湿陷性黄
土、杂填土等松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拓展
了该技术适用土类范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两亿元。十余
年来编者通过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
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持续开展研
究,产生了包括高水平论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
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获得
2022年第三届茅以升岩土工程技术创新奖集体奖、2019年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2015年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
奖一等奖,研究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解决了我国工程
建设中大面积深厚松软土地基处理的难题,提高了我国松
软土地基处理的技术水平,为本标准的编制奠定了扎实的
前期研究基础。
该技术属于防灾减灾和节能减排产业领域,具有加固
深度大、面积广、效果好、工期快、造价低、低碳节能环
保等优点,可在建筑、道路市政、高铁、机场码头等工程
地基处理中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巨大。然而,
我国缺乏相关的行业标准,我省也没有相关技术规范,制
约了全省推广。因此,有必要编制河南省《振杆密实法地
基处理技术规程》,为松软土地基处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实
践指导,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助力行业实现双碳目标。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一)任务来源
郑州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部省合建”和
“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依托学校建设的岩土工程检测
与防护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和地下工程安全与质量控制河南
省工程实验室等2个省级科研机构,以及岩土与地下工程
研究所等1个校级科研机构,是岩土工程省级重点学科、
工程安全与防灾一流学科的重要科研基地。地基处理是郑
州大学重点建设的六个一流学科之一的工程安全与防灾学
科的优先发展研究方向,近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在内的多项与本标准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产生
了包括高水平论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
专利、软件著作权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技术研究处于国
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2022年第三届茅以升岩土工程技术
创新奖集体奖和2019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为本标
准的编制奠定了扎实的前期研究基础。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