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小型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提升技术规程SLT825-2024》知识培训.pptx
文件大小:2.11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4.96千字
文档摘要

825-2024》知识培训

推动小型农村供水工程高质量发展

《小型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提升技术规程

SL/T

02规程内容解读

04管理能力提升措施

06未来发展与创新方向

01规程背景与重要性

03水质提升技术要求

05实施案例分析

目录

规程背景与重要性

01农村供水现状概述

当前小型农村供水工程普遍存在设施老化、水质不达标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02供水技术与管理

小型农村供水工程在技术应用和日常管理上存在诸多不足,如缺乏专业的运维团队,导致供水系统效率低下,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03提升需求与挑战

面对农村供水现状,迫切需要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技术规程来提升供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以应对资源短缺、环境保护等多重挑战。

小型农村供水现状分析

水资源短缺问题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农村地区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供水工程的规范化提升显得尤为迫切,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和生产用水需求。

农村饮水安全需求

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一直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制定《小型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提升技术规程》是为了提高农村供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标准,确保农村居民能够获得安全、可靠的饮用水,从而促进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的同时,必须考虑到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小型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提升技术规程》的出台,旨在引导农村供水项目采取更加环保的建设方式,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制定背景和必要性

规程重要性与影响

提升供水安全水平

《小型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提升技术规程SL/T825-2024》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农村供水系统的安全可靠

性,通过标准化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确保了供水质量和服务的稳定性,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为安全、

卫生的饮用水。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实施《小型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提升技术规程SL/T825-2024》,不仅优化了供水设施,还强化了对水源地的保护措施,减少了水体污染和资源浪费。这一过程中,增强了社区成员对于水资源保护的意识,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农村地区的普及。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该规程的推广执行,不仅提升了农村地区的供水条件,还有助于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进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优质的水资源是农业灌溉、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的基础,对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规程内容解读

01水源工程选址原则

在水源工程建设与改造中,选址是首要环节,需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因素,确保水源地的长期稳定性和供水安全。

02水源保护区划分

划定水源保护区是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科学评估和管理,防止污染源侵入,维护水源地的自然净化能力,确保供水质量达标。

03水源设施建设标准

水源工程建设必须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技术规范,采用现代化的设计和施工技术,确保设施的耐用性、安全性及高效运行,满足农村供水需求。

水源工程建设与改造要求

输水管道选材标准

在农村供水工程中,选择合适的管材至关重要。需考量材料的耐腐蚀性、耐久性与成本效益,以确保输水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和水质安全。

配水设施优化设计

配水设施的设计应遵循高效与节能原则,通过合理布局减少水流阻力,确保各用户端获得足够且稳定的水压,同时降低能耗和维护成本。

改造提升技术要点

对现有供水设施进行改造时,应重视技术创新与应用,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新材料新技术,提高系统效率和可靠性,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

输配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标准

03

运营管理规范

规范化的运营管理对于保障供水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这涉及到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定期维护计划以及应急预案,

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提供安全、可靠的饮用水。

01

水厂站规划布局

在小型农村供水工程中,水厂站的合理规划与布局是确保水质安全和供水效率的关键。通过科学设计,不仅能有效利用地形地貌,还能优化工艺流程,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02

技术改造升级

针对现有水厂站的技术改造,采用现代化水处理技术和设备是提升供水能力的有效手段。这包括更新过滤系统、消毒设施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以提高处理效率和水质标准。

水厂站建设与改造要点

水质提升技术要求

02

水质管理方法

水质管理方法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