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第PAGEI页
PAGE
PAGE1
我国碳排放权的总量目标与各地区行业的分配情况分析综述
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在建设过程之中,借鉴了欧洲交易市场的经验,对碳排放总量进行控制。由此如何制定有效的碳配额分配方案,对于市场的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进程表3-1所示,2013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为国家重点改革目标之一,随着深圳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成立,其余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逐步启动,2014年底,试点城市全部建立完毕,2014年至2020年,完成了从试点城市向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过渡阶段,从2021年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将大幅度扩大。
表3-1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进程表
Table3-1Carbonemissiontradingmarketestablishmentprocesstable
时间
事件安排
2011年
确定七个试点城市,制定相关政策,为试点城市正式启动做铺垫。
2013年
2013年6月,深圳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立,随后于11月上海与北京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立,12月广东与天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立。
2014年-2016年
2014年4月,湖北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立,2014年6月,重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立,由此七个试点全部建设完毕。2016年12月,福建建立了第八个试点,同年中国碳交易网发布了《碳排放权核算意见稿》。
2017年
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始建设。
2017年-2020年
全面实施交易体系,完善交易制度,为实现市场稳定运行做准备。
2021年
从2021年1月1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首个履约周期将启动,我国将从国家层面对应控排企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迎来高峰。2021年6月预计会进行全国统一碳交易,试点城市重点发电企业划归为全国统一管理。
数据来源:中国碳交易网
图3-8中体现了各交易试点碳配额情况,各区域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总体上涨,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特点呈现区域性差异。各地的经济发展态势,产能生产情况等因素存在差异,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分配特征为统一分配标准下的差异化分配。
北京与广东的碳配额制度较为完善,值得全国借鉴学习,广东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2013年成立时的119万吨到2019履约年度的3784万吨,增长约31倍,对钢铁、水泥以及电力行业三个行业进行分别配额。北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控排企业范围、结算、核算进行更新调整。2013年11月26日正式启动了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试点运行以来上海始终保持了100%履约,机构投资者市场参与度不断提升。湖北作为我国中部重要城市,政府对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干预较为适当,对市场的稳定性起了很大的作用。福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多年履约率达100%,其中福建林业碳汇累计成交量与成交额位居全国前列。通过以上试点城市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政府需要把握好行政干预的尺度,控制好风险把控与自由交易的关系。
数据来源:中国碳交易网
图3-82019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碳配额全国占比图
Figure3-8Thenationalcarbonquotashareofthenationalcarbontradingpilotin2019
从表3-2中看出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根据各地的能源结构,选择的控排企业的覆盖行业为高耗能的电力、石化、建材、钢铁等行业。可以看出温室气体的排放多为为人类活动服务的供电、供热行业所产生的污染物。但由于各地的分配方法、碳交易覆盖范围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也导致碳排放权价格存在差异。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主要为配额交易,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力,出售或者购买碳排放权,根据限额不同,各试点城市有不同的惩罚机制。首先在进行碳配额分配时,要根据各地的发展状况与产业结构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
目前碳配额分配方式主要为免费分配和公开拍卖或者两者相结合这三种方式,免费的分配方式企业不需要支付获得碳排放权的费用,能够吸引企业参与到碳排放权交易活动中,在经济发展初期,大部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都会选择此方式,但是不同企业的规模差异较大,统一免费分配会违背公平原则,不利于企业自主开发节能减排技术。而拍卖的方式为政府将碳排放权有偿的出售给所需企业,将行政干预下放给市场决策,促进企业学习节能减排技术,进一步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碳排放权交易发展效率,但是对于部分企业而言增加了其生产成本。免费分配和拍卖分配相结合的方式的采取较为合理,但如何确定两者的占比是碳排放权交易实践中的重点问题。
表3-2各交易试点配额分配情况表
Table3-2Allocationofquotasforeachpilottransaction
试点
纳入碳配额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