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碳排放权价格影响因素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6300字.docx
文件大小:35.98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1.04万字
文档摘要

碳排放权价格影响因素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目录

TOC\o1-3\h\u18357碳排放权价格影响因素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

8628(一)碳排放权的资产属性研究 1

7281(二)碳排放权评估方法研究 2

18499(三)碳排放权价格影响因素研究 3

3618(四)研究述评 5

18481参考文献 6

根据生态环境部门定义,碳排放权,是根据国家分配指标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对应企业的碳排放额度,目前还属于新兴领域。不同学科在自身领域内对碳排放权进行定义,通过对研究成果中的碳排放权的资产属性、碳排放权评估方法以及碳排放权价格影响因素的前人经验总结,结合本文的研究内容,思考得出本文的研究重点为碳排放权的影子价格评估方法改进研究。

(一)碳排放权的资产属性研究

碳排放权资产源自《京都协议书》,对于碳排放权权属问题在理论界还未得出统一的结论,目前研究学者将碳排放权归属于资产类别,进一步对资产类别中的细类分支还未统一规定,现有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对碳排放机制的概念以及意义介绍。张亚连,李彩(2012)REF_Ref17026\w\h[1]认为当碳排放权归属于不同的项目,应当划分为不同的资产类别,技术类归为无形资产,设备类归为固定资产,节能减排类归为生物资产。李邓杰,宋夏云(2018)REF_Ref17134\w\h[2]以浙能电力为例,借鉴碳生产模型,建立碳排放权估值模型,认为碳排放权属于无形资产。袁广达(2018)REF_Ref4913\w\h[3]认为碳排放权是由公允价值计量的无形资产。孙红梅(2018)REF_Ref4985\w\h[4]认为在碳排放权发展的不同过程中,应当将其计入无形资产或交易性金融资产。资产属性的界定是评估的前提条件,不同的生产行业对碳排放权的资产界定存在差异,发电行业是现有研究的重点,其中范晓亮(2019)REF_Ref17415\w\h[5]对传统发电企业与新能源发电的碳排放权资产属性分别界定,并根据碳排放权的来源和用途的差异,分别界定为无形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刘亮(2019)REF_Ref17513\w\h[6]以火电行业为例进行分析,在辨析碳排放权资产属性时将其归类的无形资产。

国外的研究成果中,也对碳排放权的资产属性进行的分类。DerrickWR(1969)REF_Ref17852\w\h[7]首次提出来了碳排放权的经济学属性,他认为与企业自愿减排的效果相对比,政府的政策干预效果更为显著,企业在得到许可后,在市场上进行自由交易。DittenhoferM(1995)REF_Ref17558\w\h[8]表示碳排放权符合存货的定义。WambsganssJR(1996)REF_Ref6363\w\h[9]认为若企业购买碳排放为了对未来年度的碳排放额进行补充,则应当将其作为存货进行确认。ChevallierJ(2009)REF_Ref6451\w\h[10]认为碳排放权符合金融资产定义。RatnatungaJ,BalachandranKR(2009)REF_Ref6540\w\h[11]认为碳排放权额度应该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应视为无形资产。

综上所述,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于碳排放权属性界定研究逐渐丰富,从评估角度出发,评估的首要任务需要对评估对象的性质进行定义,由此碳排放权的属性界定是其评估定价的基础。对碳排放权性质进行准确理解,对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大部分研究成果表示碳排放权具有资产属性,认为其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归属于存货,无形资产或者金融资产等,未对碳排放权资产属性的具体归属科目进行统一规定。由于碳排放权不具有实物形态,本文认为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

(二)碳排放权评估方法研究

目前国内碳排放权评估方法主要由期权定价法、数学建模、市场法、成本法以及影子价格法组成。中国目前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在步入成熟阶段,价格体系的建设还具有一定程度的缺陷,当我国在与国际进行碳排放权交易时往往缺乏主动权,碳排放权价格的主导权在进行国际间交易时至关重要。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初期多数研究集中于碳排放价格机制制定,目前资产评估协会也在评估方法领域进行探索,利用传统评估方法评估碳排放权有各自的不适应性,研究成果大多将传统评估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由此进行评估。梁美健、贾颖逸、李飞祥(2018)REF_Ref17905\w\h[12]等人认为评估碳排放权价值评估应当使用市场法,但前提是对特征因素进行量化与修正。潘露(2020)REF_Ref17989\w\h[13]在界定碳排放权属于无形资产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三大传统评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