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绪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摘要]对于农学门类植物生产类专业来说,守望绿色发展、培植农业情怀应作为各门专业课程的育人目标,这就需要做好植物生产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以实现专业能力培养与政治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提升的相互促进。作为整门课程的统领,绪论课是引导和激励学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通过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打造思想政治案例,对“植物病理学”的绪论进行课程思政设计,详述其具体实施过程,探索改革效果,以期为其他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植物病理学;专业课;课程思政;绪论;教学实施
[基金项目]2019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以河套学院为例”(NGJGH2019287);2022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新农科教育在线教学平台建设路径研究”(220902537305229);2019年度河套学院教学研究项目“植物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HTXYJY19006)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14-0165-04[收稿日期]2022-12-13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要继续以立德树人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1]。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各类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指出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全面开启了推进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改革之路。农学门类植物生产类专业需要将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农业人才作为关键,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贯穿专业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守望绿色发展,培植农业情怀[2-3]。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4]。“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当前既要保证作物优质高产,又要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植物保护。作物作为生命体同样需要被关注、被关心、被爱护,因此,作物康复保健相关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植物病理学”作为植物生产类的专业课,以作物病害为对象,主要研究其病害的发展规律与病害的控制方法,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于一身。“植物病理学”课程目的是培养合格的植物医生,为实现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四大安全保驾护航。绪论是学生认识这门课的开始,对调动学生对后续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决定性作用[5]。因此,需要高度重视绪论课的教学设计,讲好每门课程的第一课。绪论课通常涉及五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对课程的整体分析、学习课程的意义、课程涉及的知识框架体系、发展简史和学好课程的方法,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总体上有较好的把握。现以“植物病理学”课程绪论为例,探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6-8]。
一、“植物病理学”绪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教学的目标包括了解植物病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明确植物病理学的学习方法(知识目标);对课程总体上有清晰的认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当好植物医生以及用科技造福“三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励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拥有为建设美丽中国、解决中国社会新矛盾贡献力量的责任担当,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思想政治目标)。教学的重点是通过研究人类历史上因为植物病害而导致的灾难性事件,了解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的难点是了解“植物病理学”的主要任务和学习方法。思想政治的切入点包括“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意义;波尔多液的发明;植物病理学之父的故事;中国植物病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名人[8]。思政元素包括植物医学的任务与使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的保障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植物病理学”课程;波尔多液的发明归功于法国植物学家米亚尔代敏锐的观察力和学术洞察力;德国植物学家德巴利一生追求真理,最后取得杰出的成就,被公认为“植物病理学之父”;中国古籍中蕴含大量植物病害的防治经验;近年来中国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成果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植物病理学家的先进事迹;优秀校友创业打造植物保护专业服务团队。教学方法包括问题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
二、“植物病理学”绪论教学实施过程
(一)什么是植物病理学
借助图片,自然引出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展示当地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发病植物的照片,如向日葵菌核病、向日葵黄萎病、小麦散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茎腐病、番茄晚疫病、番茄早疫病、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黄瓜霜霉病、梨树白粉病、草莓灰霉病等的田间照片,让学生独立说明发病材料与健康材料的不同之处。在学生对发病植物具备感性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