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核心素养目标】8.1公平正义的价值-2024-2025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高效课堂(统编版)(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1.06 M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2.07千字
文档摘要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8.1公平正义的价值

第1课时

总课时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

时间

(二)出示核心素养目标和重难点

自主学习:完成教材内容,对知识进行简单标注、勾画。(3分钟)

1.公平的含义?(P109)

2.公平的内容及要求?(P110)

3.★公平的重要性?(P110)

4.什么是正义的行为?(正义的内涵)(P111)

5.★正义的重要性?(P111-P113)

6.正义的要求?(P112)

7.正义和制度的关系?(P113)

8.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的意义?(P113)

三、教师讲授

探究一认识公平

活动一:古时候,一位父亲临终前要把四锭等重的黄金分给三个儿子。三个儿子中,大儿子精明能干,为赚取这四锭黄金出力最多;二儿子能力一般,但很有孝心,父亲生病时端茶送药,最得父亲喜欢;三儿子身残体弱,父亲最担心他以后的生计。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你认为怎样分配是公平的?谈谈你的分配方案,并说明你的理由,概括公平的含义。

教师点拨: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学生继续思考回答:

1.如果分配不公平,譬如只给其中的一个儿子,可能会产生什么结果?

2.结合身边不公平的现象说说公平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师点拨:(1)内容: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2)要求:

①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

②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都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

③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活动二:出示图片

核心

素养

教学

目标

政治认同:

1.知道公平正义是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追求,从内心深处深刻体会社会主义法治维护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2.了解国家为保障公平,维护正义所采取的重大措施,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强化国家认同。

法治观念:知道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理解公平、正义的价值,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教学

重点

公平和正义的含义。

教学

难点

公平和正义的价值。

课型

新授课

有无课件

其它准备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温故知新(见课件)

二、导学自学

(一)新课导入: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

在现代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需要法治保障,即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公平正义。

维护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那么,究竟什么是公平正义?怎样理解公平正义的价值?

导入新课《8.1公平正义的价值》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学生思考回答公平的内容及要求?(P110)

教师点拨:(1)内容: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2)要求:

①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

②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都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

③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探究二:正义的力量

活动一:师生共同观看视频《打拐英雄上官正义》

学生思考回答:你认为上官正义在维护什么?有什么重要性?

师生互动,教师点拨:

上官正义18年自费打拐,揭露代孕、贩卖儿童等恶行,成为文明进步的丈量标杆。

①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他潜入黑产业链取证,向警方提供湖北襄阳医院贩卖婴儿证据,直接推动违法者受惩,守护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

②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他揭露出生证明漏洞,推动全国新生儿档案系统试点与《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办法》修订,让制度守护权益。

③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他解救百余名被拐儿童、揭露缅甸妇女贩卖团伙,让破碎家庭重圆,用正义行动促进和谐社会。

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活动二:为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公平正义,国家采取了一些重大举措,使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医疗方面,我国编织了世界最大的全民医保网,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养老方面,全国大部分省份建立了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

?文化教育方面,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和大部分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8.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的意义?(P113)

师生互动,教师点拨;

①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