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文件大小:22.93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4.79千字
文档摘要

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邓稼先》是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人物传记。文章以真挚情感和丰富事例,介绍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与伟大贡献。通过他与奥本海默的对比,凸显其忠厚平实、无私奉献的品质。教材选入此文,意在让学生感受杰出人物的高尚情操与精神世界,学会精读课文,把握人物特点,品味关键语句,透过细节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唤起对理想的追求,提升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阅读与理解能力,对记叙文、说明文等文体有接触。学习《邓稼先》,会因文中展现的爱国精神、科学家奉献精神产生崇敬等情感体验。课文语言平实好懂,以时间为序叙述邓稼先事迹,条理清晰易于学习。核心要点是把握邓稼先的贡献、品质及作者情感。难点在于理解当时科研环境艰难,体会邓稼先无私奉献的深层意义,需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感悟。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中重要字词,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比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不同,分析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发展逻辑思维能力。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文中对邓稼先的赞美之情,体会作者通过朴实的文字塑造伟大人物形象的手法,提升审美能力。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邓稼先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传承和弘扬以邓稼先为代表的科学家们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及贡献,学习他的优秀品质。

体会文中对比、引用等写作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邓稼先在艰苦环境及复杂历史背景下的伟大抉择与坚定信念。

感受作者对邓稼先的深厚情谊以及蕴含在文中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任务

课前任务一

任务内容:请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搜集关于“两弹一星”的相关资料,包括“两弹一星”具体指什么、其研发的时代背景以及对我国的重大意义等内容,并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一段简短的文字介绍(200字左右)。

任务要求:

资料来源可以是书籍、网络等,但要确保信息准确可靠。

整理的文字介绍要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明了,能够准确概括“两弹一星”的关键信息。

课前任务二

任务内容:仔细阅读课文,圈画出文中描写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性格特点的语句,然后分别用几个词语概括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并思考作者将两人进行对比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任务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圈画语句要准确完整。

概括性格特点的词语要能精准体现人物特征。

对于作者对比描写作用的思考,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简单谈谈自己的初步理解。

课堂导入

同学们,回顾历史,百年前我们中华民族曾任人宰割,面临亡国灭种危机。而如今,中国人民已傲然站起。这一伟大转变背后,有无数英雄的拼搏,其中就有长期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他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邓稼先的传奇人生。

初读课文,概括梳理

【作者简介】

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他的代表作众多,如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等。他在科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物理学家,其研究成果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写作背景】

本文创作于邓稼先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之后。当时,中国在经历了长期的被压迫、被侵略的历史后,新中国成立,国家迫切需要发展强大的国防力量来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尊严。邓稼先等一批科学家隐姓埋名,投身于艰苦的核武器研发工作,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卓越成就。作者杨振宁作为邓稼先的同窗好友,怀着对好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伟大贡献的崇敬之情写下此文,旨在向世人展现邓稼先的卓越功绩和崇高品格,让更多人了解这些为国家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们的伟大事迹。

【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性散文通常以回忆人物或事件为主要内容,它既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也就是在选材上较为自由广泛,可以涉及人物的诸多方面、不同时期的经历等,但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如本文就是围绕邓稼先的贡献、品格等来展开;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纪实性,会真实地记录相关人物和事件,在表达情感上往往真挚而深沉,作者通过自己的回忆和叙述,抒发对所写人物的赞美、怀念等情感。

【文题解读】

文章题目“邓稼先”直接点明了写作的对象。全文就是围绕邓稼先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展开叙述的,通过讲述他的生平事迹、在核武器研发中的贡献、他的性格品质等方面,全面而深入地展现了邓稼先的形象,让读者能够从题目就明确知道这篇文章是要让大家认识和了解邓稼先这位对我国有着重大意义的人物,进而理解他为国家、为民族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以及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崇高精神。

【结构思路】

文章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通过回顾中华民族曾经任人宰割的悲惨历史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