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意蕴和推进策略.docx
文件大小:21.34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5.43千字
文档摘要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意蕴和推进策略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资源开发与利用要坚持育人为本,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为教与学提供有效支撑。当前,在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存在着与学科内涵偏,与现实生活脱节,与认知规律相悖等问题。必须从提高教师的认识及能力入手,真正明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实意义,更好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有效实施学科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支撑,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新课标围绕“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提出:“资源开发与利用要坚持育人为本,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为教与学提供有效支撑。”这为教师在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

一、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问题剖析

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多数教师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往往围绕“单元整体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式学习”等热点问题,组织课程内容开展教学。纵观教师对课程资源处理方式和由此带来的千差万别的实际效果,不难发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在实践层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与学科内涵偏离

有些教师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发掘学习内容,力求改变课程资源,以促进教学活动。但这些改变往往只存在于表象,甚至因为表象的改变,影响了学科内涵。比如,有教师在教学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时,发掘了“母亲节”这一资源,认为利用“在母亲节为妈妈选购礼品”这样的学习资源,不仅能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懂得感恩,对实现学科育人目标有切实的帮助。但学科学习有基本的学习任务,教师如果将较多的时间花费在了解母亲节的来历、讨论购买什么样的礼物等活动上,而忽视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算理的理解、算法的发现等学科学习,就会让整堂课的教学本末倒置,影响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与现实生活脱节

新课标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学科知识,实现学以致用。教材是集中了学科专家与一线教师智慧的重要教学载体,但为了让学习资源更好地契合不同地区学生群体的需求,教师也可以基于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调整。在使用的数学新教材中,有些课程资源并非适合所有的学生。例如,教材选用了学生在水族馆里观赏魔鬼鱼的素材,这对于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学生而言,由于缺少相应的经历而无法“共情”,导致学习兴趣难以被激发。

(三)与认知规律不符

在课程资源使用过程中,有些教师仍从“师本”出发,而忽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学习基础。如果不重视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等因素,所开发的课程资源就可能会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起到反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节课时,有的教师充分发掘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从学生课间活动的场景中寻找相关学习内容,贴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但这一课时是基于一年级“分一分、数一数”的进阶学习,需要学生学会“用符号来记录”。因此,如果教师设计的场景不是动态随机的,学生仅用一年级的知识与方法就能解决相应问题,无须用到符号记录,也就无法在这一课的学习后产生新收获。这样的课程资源显然无益于学生认知的进阶。

(四)与核心素养错位

本轮课改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由关注结果的事实本位转化为重视过程的理解本位。学生要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运用与创新的过程,进而实现“三会”。有些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受制于学习结果,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在学习“认识千米”这一课时,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却仅利用在操场或马路上行走的资源着重强调“1千米等于1000米”“一个人步行1千米大概所需的步数或时间”等内容,忽视了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这一概念由感性到理性的建立过程。而学生只有经历了扎实的概念建立过程,才能真正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最终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施意义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理念也由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资源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支撑,其内涵不再局限于教材,而应扩展到师生经验、生活实际、社会现实、网络资源等方面。教师可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秉承科学、合理的原则对小学数学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对提升学生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丰富的课程资源能够改变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教师坚守学科本位,通过呈现生动的案例、有趣的实验、熟悉的情境等,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投入学习,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习内驱力,提升学习效果。

(二)拓宽知识视野

精心选择的课程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拓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