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探究式教学与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新时期,培养本科师范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师范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决定了师范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江苏省某“211”大学,74位职前教师在两门师范生课程中的探究式学习为案例,剖析了如何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来提升师范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基于此研究,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在探究式教学启动阶段,教师加强指导力度,帮助学生形成探究问题和使用适合的研究方法;探究式教与学过程中,教师逐步放手,引导学生独立和合作探究,动态地监测学生文献选择、调研方法使用、数据分析、团队协作和沟通等方面的困难,给予帮助;此外,师生还应共同构建新型的探究式教与学评价方式。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校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
[基金项目]2021年度苏州大学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高校项目制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13-0000-04[收稿日期]2022-07-14
2018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结合教育部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让本科生参与探究式学习、创新实践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方向。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传授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创新性,亟须变革。教改中要不断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综合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及创新力[2]。
高校师范生不仅有本科学生的身份,还承担了今后培养中小学生的责任。他们是否善于自主创新和教育科研决定了他们今后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效果和职业发展的持续力。受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师范专业学生探究能力不足,学习中缺乏问题意识、科学研究的意向和能力。推进和优化探究式教学方法在高校课程中的应用能力,培养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使其拓宽知识面,应用知识,科学地调研,辩证思考,创新且有效地解决现实教育教学问题[3]。
一、探究式教学方法与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法作为新型的教学方法,已经被纳入国内外一些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方法包含两个要素:探讨和研究。探究式教学方法以现实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导向,使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创造精神,多渠道研究,与他人协作,辩证地思考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4]。探究式教学强调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位置,鼓励他们以问题出发,不断探索,发现和创造新知识。在师范生课程里实施探究式教学,高校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和知识的主要输出者,而变成了师范生科研的引导者、监测者、支持者和管理者。探究式教学方法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提升高校师范生的教育科研能力。
首先,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帮助提升师范生的问题和科研意识。探究式教学方法以师范生感兴趣的现实教育问题为导向,以此为探究起点,开始调研。调研中,师范生理性地、辩证地和多角度地思考和发掘更多需要探究的问题,层层深入调研、剖析和思考,不断地激发自身科研的能动性和热情。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成为了开拓者,积极主动地思考调研问题,实证调研,优化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其次,探究式教学能帮助师范生智慧地探索,创造地解决现实教育问题。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师范生发挥创造精神,多渠道研究,与他人协作,集思广益,开拓调研思路,优化调研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搜索、分享和筛选知识和信息,综合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调研数据,科学地提出教育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监测其科研进展的收获与效果、知识拓展的程度、研究方法使用的适合性、数据分析的深度,并建议学生优化探究方法[5]。
最后,探究式教学能让师范生在教育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对教育科研保持积极的态度、好奇心和热情,并且使其成为一种职业习惯,贯穿于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在开放的探究空间中,师范生的学习也不仅限于课堂,他们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性和灵活性,能接触到与主题相关的跨学科和跨领域知识和信息;在团队探讨中,思维火花的碰撞也能进一步激发其研究热情。师范生对探究的积极态度和热情是其教育研究能力不断提升的首要条件,使他们能自觉行动,主动调研、辩证和批判地思考、积极地与团队探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项难题[6]。
二、高校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及挑战
(一)高校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中的问题
新时代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得好,而且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擅长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当前师范生课程未充分重视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教与学的过程中都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