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生物技术制药”融合教学创新与实践
张静于鹏飞姜静李燕妮
[摘要]生物技術制药是高等医药院校面向生物制药、生物技术、药学等专业本科及研究生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思政在技能培养、素质提升和价值引领等方面的育人功能对于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尤为关键。根据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特点,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资源挖掘、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入手,进行课程思政融合教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以期实现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同时,提升职业素养和学术道德,强化工程伦理教育,弘扬工匠精神,激发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教学创新;教学实践
[基金项目]2019年度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项目“生物技术制药”(SDYKC19163);2020年度滨州医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生物制药专业工程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施”(JYKT202025);2017年度滨州医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翻转课堂+讨论式”研究生教学模式研究(BYYJYB17018)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10-0149-04[收稿日期]2022-06-02
一、课程简介与改革背景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是高等医药院校面向生物制药、生物技术、药学等专业本科及研究生的,旨在为新兴的生物制药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生物制药作为目前发展前景最好的行业之一,已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发展的高新领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暴发后,新冠疫苗、中和抗体和诊断试剂等生物技术药物为疫情防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生物制药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对高质量的生物制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思政建设在生物制药专业人才的技能培养、素质提升和价值引领等方面的育人功能尤为关键,是新时代背景下构建生物制药专业人才“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支撑[1]。近年来,“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思政在本科生教学中的探索实践已经开展,但在研究生教学中的研究应用相对欠缺[2-3]。相较于生物医药企业的大量涌现和快速发展,生物制药行业对于具有高水平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研究生的需求更为迫切。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研究生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4]。因此,本文以我校研究生“生物技术制药”课程为例,探索研究生“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相融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生物技术制药”是我校面向药学和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共分为《绪论》《基因工程制药》《抗体工程制药》《疫苗及其制备技术》《酶工程制药和新型生物技术药物》6个章节,主要介绍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及制造方法,反映生物制药领域的新进展,为生物制药行业培养具备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从事新药研究开发能力的研究型人才。
二、“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思想政治教学目标设定
充分利用我校产研融合、校企合作的优势,由企业专家和课程教学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对标生物制药行业需求和职业特点,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教育和工程实践教育“三位一体”为导向,结合“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内容进行课程思政设计,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定为: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职业素养和学术道德,强化工程伦理教育,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激发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二)思想政治教学资源挖掘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以生物技术药物研发案例和工程实践为主线,结合课程各章节理论教学内容,挖掘出丰富的、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育人的作用。在《基因工程制药》章节中,通过全球第一个生物制药公司——基因工程技术公司基因泰克(Genentech)的成立、发展及壮大过程,使学生感受生物制药产业的快速、蓬勃发展的历程,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可度,激发学生投身生物制药事业中的热情;引入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上第一个获得国家批准的基因治疗药物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案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深刻领会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在《抗体制药》章节中,与企业专家合作将我国自主创新药物“靶向BLyS/APRIL抗体RC18”及“靶向HER2抗体RC48D”的研发过程设计为教学案例,使学生与行业发展的最前沿对接,提升课程的高阶性,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生物技术药物研发能力;通过自主设计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新冠病毒中和抗体的制备”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科研思维和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疫苗及其制备技术》章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