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先祛湿,拯救内循环(一)
2025、5、610:00
每个人身上都多多少少地会有湿气。
一、湿气从哪里来?
一是外有天气暑湿。二是毛孔处于半闭合状态,本来要出汗,家中开空调、风扇导致汗出不畅,汗出不畅为之湿;加之吃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冰镇西瓜、冷藏食品都多多少少含有湿气)造成的寒湿。
二、如何处理解决?
解决方式方法多种多样,难以统计。中药有麻黄加术汤、桂枝汤加白术茯苓、小柴胡加白术汤、柴胡桂枝加白术茯苓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杏薏甘汤、桂枝汤+白术附子、葛根汤+术附、附子汤、茯苓四逆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等等。
从生理上讲,人体需要新陈代谢。要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同时需要摄入食物、排出二便,要引入水、排出汗,所有这一切都叫新陈代谢。若新陈代谢的速度下降了,人就会呈现一片衰老、暮气沉沉之象,年龄上是个年轻人,但看起来像个小老头;老人家新陈代谢非常旺盛,红光满面,精神气好。就是说老年人可以新陈代谢非常旺盛,年轻人也会因新陈代谢缓慢而暮气沉沉。
倪师经常说,有事没事吃吃桂枝汤。更建议大家,一是有事没事经常出去锻炼锻炼。每天早起迎着朝阳出去活动活动,快走、慢跑至微出汗(晚上也可以出去锻炼锻炼);二是喝点祛湿的东西。
可以喝红豆薏米水,但效果不好,除了药没使用对以外,没有以桂枝汤作为底方,没有以运动、适当充分的出汗作为生活节奏的支撑,光靠红豆薏苡仁肯定不行,去不了湿。
一定是赤小豆和生薏苡仁。赤小豆可以清除湿和热,清除炎性脓液,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使用赤小豆而非红豆。薏苡仁一定要生用才能祛湿祛热,炒制过的就象被阉割过一样,效果会大大衰减,没什么太大作用,就象人没有那股精气神了,没魂了。
在没生病的情况下,一般建议以桂枝汤为基础。
(1)如果寒湿比较重,用白术茯苓;
(2)如果是湿热比较重(脸上净起红疙瘩、30岁了还起青春痘、身上是很大个的油疙瘩、平时喜欢吃点凉的、喝凉啤酒才得劲),用生薏苡仁、赤小豆,还可以加上滑石、轻轻地用点石膏(张锡纯先生为了不伤津又清热,老是建议用梨蘸石膏末吃,不容易中暑)。
始终建议大家还是以桂枝汤作为底方,运化其新陈代谢。桂枝推动动脉血的运转,白芍促进静脉血的回流,生姜大枣炙甘草保护中焦脾胃之气(炙甘草一方面调和百药,另一方面解肠胃中的百毒,夏天吃点什么容易闹肚子,不干净的东西容易出现胃肠道的一些反应,炙甘草在这时候就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既维护中焦脾胃又运化全身血脉,在这个基础之上,干什么都利索)。
知道白术茯苓、赤小豆生薏苡仁都能可以祛湿,但起到的效果却很一般,应用效果不佳,是中药不好使吗?可能是因为还差一点基础工作没有做好,功力不到,就达不到理想效果,要把桂枝汤使用上。
桂枝汤标准的使用方法是,啜热稀粥(“啜”读chuo,不读zhuo),而且要关闭门窗,出汗一时许,这是在解决外感疾病的时候。在没有外感的情况下,要不要喝碗热稀粥?建议是要喝的,只不过没必要关闭门窗,不开空调、不开风扇,风不是特别大(别去刺头),正常的空气流动,有点微风徐徐这种无所谓。多喝点汤汤水水,泡点陈皮或自己喜欢的茶喝喝,出一层透汗,身上的湿气自然而然就消散了。
有的人大热天时在户外,不干活,穿得很凉快,往那一坐,太阳晒一会(十来分钟)就会出汗,这是正常的。
(3)本身就爱出汗的人,还要祛湿气吗?要祛湿气。本身爱出汗说明皮肤毛孔这个表是虚的,即表虚,还是用桂枝汤,合并玉屏风(简约的方式是桂枝汤+黄芪,用的时候常常是桂枝汤合并玉屏风散)。用后会发现也不怎么爱出虚汗了,但仍然还是能够出汗。黄芪固表并不是彻底止汗,彻底固住就出不来汗了,不是憋得脸通红那样止汗,是让能够正常出汗(不是不让你花钱,是防止你瞎花钱,得算计着过),津液全丧失掉人会虚掉。
三、造成人体有湿气的因素有哪些?
从人体患病的因素来看,内因是水毒、便毒、血毒,外因中医归纳为风、寒、暑、湿、燥、火。
1、外因
(1)风指空气流动过快。人在大自然中因风气而生长,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会因风气而患病。人生活在空气当中,如同鱼生活在水中是一样的,水干净,鱼就健康,空气如果污染了,人就会患病,这是一样的道理。水流动速度太快,鱼也跟不上;空气流动的速度太快了,人也会容易着凉,会出问题。没有空气人活不成,春风和煦是最舒服的时候,空气完全不动,人也会闷得慌。人离不开空气就象鱼离不开水一样,但是我们要明白一个事,风是最容易让人患病的。中风中风,头一天还好好的,第二天可能就脑血栓了,这就是因为风流动速度太快。可能在屋檐底下洗头,一下子吹着了,象这种一般都是属于小续命汤证。突发性的,本来没有任何先兆,突然一下子就这样,一般是外感,导致出现了血脉不通,这种都是风性的患病。
(2)寒性的患病是属于温度太低了。
(3)暑指的是上蒸下煮。气压开始出现了一些异常,导致我们身上出现了天应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