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以用非电离辐射的防护.ppt
文件大小:2.21 MB
总页数:91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1.5万字
文档摘要

*目前MRI常用的静磁场强度是0.2~3.0T(特斯拉),为了获得更好的影像效果,一些研究单位开始应用强度在4~9T或更高的设备,因此开展患者和工作人员曝露在高强度的磁场下的健康效应及可能的危害研究及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静磁场的健康效应静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至今尚未明确,超过3T以上静磁场对人体影响的资料就更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和英国国家辐射防护委员会NRPB分别将MRI的最高场强限制在3.0T和2.5T以内。第62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有关静磁场短期辐照的生物学效应,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许多研究,设计的磁场强度最高达8T,除观察到志愿者血压随磁场增强轻微增加外,大多数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静磁场不会产生潜在的有危害的生物学效应。但也有一些研究显示,在静磁场中发现有红细胞沉积速度加快现象。已经肯定静磁场对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改变有一定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T波的抬高以及其他非特异性的波形变化,0.3T时观察到T波的幅度有变化,但并未发现心律不齐和心率的改变,而且一旦切断磁场,ECG又恢复正常。第63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关于静磁场的长期辐照,有研究表明妊娠期静磁场曝露影响胚胎的眼部发育以及胚胎的质量,将孕鼠置于1.5T的静磁场中,连续7d(孕期12-18d),每天照射10min,发现出生5月龄仔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降低,提示妊娠期静磁场曝露应该慎重。一般认为,急性、短期曝露于3.0T以下的静磁场中对人体不会产生明显的生物学影响。ICNIRP1994年指定的静磁场安全标准是:职业人员曝露限值为2.0T,公众为0.04T。第64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研究表明,射频辐射对视觉系统的影响与接触时间有关,长时间在一定强度射频辐射环境中工作,可使眼晶状体混浊、致密、空泡变性等产生视觉系统的损伤,但晶状体混浊形态和部位无一定规律性,形态多为点状、片状、条状、网状、锅巴状等,部位有后囊、后下皮质、后极、赤道及前皮质部。射频辐射还对眼的其他部位如结膜、角膜、虹膜、眼底等造成损害包括易疲劳、视力下降、结膜充血、角膜损害、视网膜黄斑区出现灰褐色斑、黄斑区陈旧性病变、对光反应弱、眼底小血管痉挛、出血、视网膜细小出血点等。第30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为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以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即使在低场强的情况下这种影响仍然存在。职业曝露在0.1~10mW/cm2的射频辐射工作人员,心率明显改变,低血压发生率增加;长期接触0.01~10mW/cm2射频辐射易产生同样结果。对脑血流量的影响说明电磁场可影响脑部血循环及血管功能,脑部经射频辐射照射后,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弹性血管管壁张力减低,血管紧张度增高,所以导致了脑血流图的一系列变化。3.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第31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另外,射频辐射对血象的影响尚不能肯定,对微循环影响的机制也不很清楚,均有待进一步讨论。射频辐射对人体免疫效应的研究较少。有人曾研究了雷达射频辐射对男性青年的免疫效应,发现在13~42mW/cm2功率密度下生活一年以上即可影响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长期射频辐射曝露下,平均功率密度为67mW/cm2,对曝露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无影响。4.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在抵御外部病源侵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第32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小鼠实验说明急性射频辐射曝露对机体免疫功能有刺激作用动物实验得出的结果表明,射频辐射的免疫效应与功率密度和曝露时间有关,功率密度较大时,短期曝露可刺激机体的免疫功能,长期曝露则抑制免疫功能;功率密度较低时,产生免疫刺激则需要较长时间的曝露。另外,射频辐射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还存在着累积效应。5.对生殖系统的影响第33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450MHz射频辐射照射动物附睾或睾丸,使其温度升高并维持一段时间,发现可引起生精上皮、附睾上皮、曲细精管上皮等呈现超微结构改变,破坏睾丸生精过程,并导致初级精母细胞、早期和晚期精子细胞形态学异常等,停止射频辐射曝露后一段时间,雄性生殖系统的上述改变可恢复正常。有人观察射频辐射对男性睾丸的影响,发现血清睾酮含量随照射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同时黄体生成素显著上升,提示射频辐射可损害睾丸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