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发展中国家发展绩效比较与世界经济空间结构演进 .pdf
文件大小:3.57 M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1.84千字
文档摘要

维普资讯

2007年第6期《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

总第83期JOURNALOFFUQINGBRANCHOFFUJIANNORMALUNIVERSITYSumNo.83

发展中国家发展绩效比较与

世界经济空间结构演进

林文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总体上,世界经济呈现不对称的“哑铃型”的空间结构,发展中国家整体沿着这条“发展链”演进

的路径与绩效受到这种世界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本文对发展中国家东亚“四小龙”与拉美国家的战后经济

发展历程与绩效作了比较,论述了东亚“四小龙”成功经验的推广具有局限性及世界经济空间结构对发展中

国家发展格局的影响。

关键词:哑铃结构;世界经济空间结构;发展绩效

中图分类号:F11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3421(2007)06—0031—05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状况毁誉参半。世界经济空间结构主要指以人均收入及其对应人

口与经济禀赋为基础的不同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一项全球化的实践,这种实

践的本质在于以一种有序的方式通过资源的流动与分配、机制的设计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变革从欠发达的状态演进

到更为发达的状态——直至成为发达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与绩效受世界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

东亚“四小龙”与拉美国家战后经济发展历程与绩效的比较

先进经济体的历史经验表明,宽广和强大的国内工业基础具有形成强劲生产力和有力收入增长的潜力,因此,

建立这样一个工业基础也就成了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与这个过程相连的,是大力投资于工业,迅速提高生产力,逐

步扩大工业部门在总产出和就业中的份额。

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东亚,特别是“四小龙”,与拉美国家面向全球化的发展战略是发展中国家的两面旗帜,

尽管其绩效各异。

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香港发展战略层次的制定不如这三个经济体显著,在此不述)的发展战略历程有以下

特点:

(1)三经济体(即中国台湾、韩国和新加坡,下同)发展思想均为推行工业化战略,工业化初期,三经济体均面临

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劳动力充裕,因而采取进口替代战略。如新加坡在1959—1965年,台湾在1953—1964年,韩国在

1953—1961年,均实行进口替代战略。

(2)三经济体在进口替代工业化过程中均经历由于进口替代市场小而使发展陷入停滞的局面,不得不转而采取

出口导向战略;在出口导向战略初期,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鼓励出口的措施和吸弓汐国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利

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世界市场对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需求旺盛的机

会,大力促进出口导向工业的发展,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如1965年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分离独立后,进口替

代市场大大缩小,同时面临英军即将撤离导致就业机会减少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新加坡在进口替代战略取得一

定成效的基础上,转而采取出口导向战略;韩国市场狭小,实行进口替代战略的保护政策不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和

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使韩国制造业增长从t956年起逐年下降,贸易逆差扩大,直到50年代末,韩国以农业为主的经

济结构并未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韩国从1961年开始转而采取出口导向战略。20世纪60年代初,台湾进口替

收稿日期:2007-06—20

作者简介:林文(1973一),男,福建平潭人,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博士研究生,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