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互联网金融科技风险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2500字.docx
文件大小:15.72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3.6千字
文档摘要

互联网金融科技风险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由于该商业热点事件刚刚发生不久,目前聚焦于该事件本身的相关学术文献较少。国内相关资料多以媒体报道、自媒体或公众号推送文章为主,相关学术文献多集中于讨论互联网金融或金融科技的风险及其监管、推广普惠金融对社会发展的益处等宏观方面。国外研究蚂蚁集团问题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关于蚂蚁集团的介绍多集中于外媒的报道和报纸、杂志的文章之中。另外,作者在查阅外文文献时,发现包含“互联网金融”关键词的文献的作者大多为中国学者,外国作者却非常少见,经过大量查阅资料发现,国外大多数以“金融科技”来表述中文中所谓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更多可以说是一个极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词,下文中还会对两个词汇进行具体辨析,此处不再赘述。文献研究状况中将会二者兼具,但主要以“互联网金融”表述。

1.关于互联网金融定义及经历阶段的研究

在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与经历阶段方面,在国外,Allen(2002)最早指出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并以其为支撑建立起来的金融服务新形式,但互联网思维而非技术才是互联网金融的题中应有之义[2]。在国内,谢平等(2012)最早提出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他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创新性的区别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融资模式,是一个涵盖了各种传统金融机构中介的中介平台,能够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较以往大幅降低交易成本[3]。廖理(2016)则提出互联网金融概念在西方并不存在,这是只在中国发展起来的特有的商业模式[4]。廖凡(2019)则认为,不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科技,都是在强调互联网技术或数字技术与金融的联系,但二者最终的侧重点还是金融[5]。李元齐(2021)认为我国互联网金融大致经历了渠道扩张、数据挖掘、平台制胜等三个阶段[6]。

2.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研究

Berger、Allen(2003)认为当时(2003年)的美国已经形成了有网络银行、网络券商、网络保险和网络支付四种互联网金融模式[7]。黄海龙(2014)指出电商平台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取大量原始信息,从而降低交易成本[8]。谢平等(2014)将互联网金融模式总结为八种具体形态:传统金融互联网化、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货币、基于大数据的征信和网络贷款、基于大数据的保险、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及大数据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9]。尹海员等(2015)认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经营模式发展出了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展金融服务、全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金融支持的互联网化四种模式[10]。李文红(2017)指出,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金融科技分为支付结算、存贷款与资本筹集、投资管理、市场设施四类[11]。

3.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监管的研究

黄建康等(2016)指出,因为互联网金融涉及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所以各个业务的风险都非常难以把控,而这些业务风险将会对传统商业银行造成极大冲击[12]。

LOUBERENICHOLAS(2017)认为虽然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数字金融包容,有利于某些群体,但越来越多数字金融带来的剥削、欺诈、不稳定因素的例子对数字金融包容这一主流叙事结构提出了挑战[13]。刘孟飞(2020)认为,金融科技的应用不仅会加剧传统金融风险,还会扩张蕴藏在底层的互联网技术风险等非传统金融风险因素[14]。Robert·J·Shiller(2008)指出只有完整地了解互联网金融监管所缺失的各个要素,然后将这些缺失的要素补足到互联网金融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中,才能在政府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监管时切实有效地提升监管水平[15]。高汉(2014)研究了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问题,认为当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单一且混乱,各监管界限不清晰不明确,应该在现有的监管制度基础上,将征信制度、金融交易许可制度等同样融入互联网金融监管中来[16]。秦琳贵等(2020)认为仍然要支持金融科技创新,但同时必须加大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应对金融科技给传统监管的挑战,必须最大化其所带来的技术红利,同时综合保护消费者权益、发展监管科技、推动国际监管合作、推动行业自律等方面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17]。

4.文献评述

总的来看,国内外已有研究中对于互联网金融或金融科技的定义、产生和发展等已有大量研究成果,但并没有统一的固定的定义,这个问题下文中还需讨论。另外,国内外学者对于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几种业务模式也都已有较多的研究和论述,之后的研究中要重点关注蚂蚁集团所经营的业务模式及其未来发展走向。最后,关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其监管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皆有较多的讨论和研究,之后的研究中要重点讨论蚂蚁集团的业务风险及对于互联网金融巨头企业的监管问题。

参考文献

[1]“虎嗅APP”公众号.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