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任务3闭塞技术认识目标认知闭塞技术理解城轨闭塞方式的运用及.pptx
文件大小:1.79 MB
总页数:29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目标:认知闭塞技术,理解城轨闭塞方式的运用及基本功能。;;;;;;任务3闭塞技术认识

;19世纪40年代以前,列车运行是采用时间间隔法。即先行列车发出后,隔一定时间再发出同方向的后续列车。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不能确保安全。当先行列车运行不正常时(晚点或中途停车等),有可能发生后续列车撞上前行列车的追尾事故。1842年英国人库克提出了空间间隔法,即先行列车与后续列车间隔开一定空间的运行方法。因为它能较好地保证行车安全而被广泛采用,逐步形成铁路区间闭塞制度。1876年电话发明后,不久就有了电话闭塞。电话(电报)闭塞靠人工保证行车安全,两站间没有设备上的锁闭关系。1878年英国人泰尔研制成功电气路牌机。1889年发明了电气路签机。;中国铁路早期实行单路签行车方式。例如京奉(今京沈)铁路1903年以前,沪宁铁路1913年以前均采用单路签行车制。从1903年起,中国主要铁路干线相继装设电气路签和电气路牌机,在相当长的岁月里,它们一直是铁路行车闭塞的主要方式。1925年,秦皇岛—南大寺间开通了半自动闭塞,随后扩展到唐山—山海关间。1924年,大连—金州、苏家屯—沈阳间开始采用自动闭塞,1933年大连—沈阳间全线开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铁路区间闭塞设备发展迅速,即由人工闭塞逐步更新为半自动闭塞和自动闭塞;自行研制的继电半自动闭塞设备性能稳定、操作方便,在中国铁路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截止到2002年底,中国国家铁路有近4万公里的半自动闭塞线路。从1955年中国开始新建自动闭塞,到2002年底累计建成20682公里。;任务3闭塞技术认识;;;;;;;;;;;;;;;;;;;1.3.3相关规范、规程与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12758-2004》,第7条“闭塞方式”相关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