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为什么尽管中苏还处于蜜月期,中国却开始改除全盘苏化,甚至反对社会帝国主义
外交政策决定因素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注:区分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的决定性因素
1.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我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4)基本准则和基石: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重大调整
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
理论和实践创新
形成了外交思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推动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
1.外交政策发展历程
2、外交思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一面鲜明旗帜。这一理念展现了世界情怀和全球视野,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
核心理念
“十个坚持”
核心要义
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方向。
指导意义
外交思想十个坚持
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
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
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十.坚持以对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
2.外交思想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部署。
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
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
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3、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1.内涵(五个世界)
2.措施
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持久和平)
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普遍安全)
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共同繁荣)
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开放包容)
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清洁美丽)
3.意义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引进来: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设备、人才及先进管理经验。(引资、引智、引技)
走出去: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2)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我国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