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层次上的合并可以说明不同的问题:在国民经济总体层次上的合并,旨在强调本国与国外的金融往来;在机构部门层次上的合并,可以突出资金剩余部门与资金短缺部门之间的融资关系,并强调金融部门的中介作用;此外,在金融部门子机构层次上的合并,还可以进一步反映各金融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加总:将同一组机构单位彼此之间的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流量(或存量)保留下来,不予抵消,借以完整地反映系统内、外部的金融流量(或存量)。加总的作用:如果要系统地反映整个国民经济中金融市场的规模或结构,数据汇总就宜采用加总的方式对于收入分配等流量、金融资产与负债(存量)也可以考虑类似的合并或加总处理在分析层面上,适当的合并可以简化核算数据,突出中心问题,但作为基础数据库的国民核算体系,仍然应该强调加总的方式*(2)取总额与取净额(轧ga(二声)差)“加总”与“合并”是就系统内各单位(部门)之间的相对关系而言“取总额”与“取净额”则是就某个单位(部门)自身的情况,或者任意两个单位(部门)之间的情况而言两者在具体汇总操作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加总与合并、取总额与取净额都是国民核算中汇总数据的备选方式原则上,国民核算应适当保留加总和取总额的数据,即便需要采用合并或取净额的方式,也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或层面上在中国,对于各部门内部的金融交易流量和资产负债关系采用合并的方式汇总数据,而对于各部门之间的类似数据则采用加总的方式汇总数据。特别的,对于金融部门内部涉及到央行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金融交易,也采用加总的方式汇总数据,这是遵循数据汇总原则的具体表现*本章要点国民经济的两种运动与核算框架国民经济核算的形成与发展SNA与MPS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五大核算的内容及其相互联系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结构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统计?国民经济核算是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早期的国民收入统计1665年,威廉.配第运用“政治算数”方法进行国民收入估算20世纪中叶,西蒙.库兹涅茨(美)关于国民收入和产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1971诺奖)瓦西里.里昂惕夫投入产出分析技术(1973年诺奖)*莫里斯.科普兰:资金流量表分析技术雷蒙德.戈德史密斯:国民资产负债表分析技术詹姆斯.米德(英):国际收支分析技术(1977年诺奖)理查德.斯通: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1984年诺奖)*国外:国民收入核算就是国民经济统计国内:种类繁多的部门统计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国民经济统计国民经济核算广义来看:国民经济统计包括:国民经济核算(SNA)、国际收支统计(BOP,BalanceofPayments),政府财政统计(GFS)和货币金融统计(MFS)本课程将两者视为相同,其后不再予以区分*概括而言,国民经济统计就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的统计核算,旨在从宏观的层面考察国民经济纵横两个方面的数量规模、构成和内在联系,并为正确研究这些问题提供基本的核算数据、统计方法和分析框架其与企业经济统计共同构成了经济统计,两者是宏观与微观,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以后者为基础,后者以前者为指导*二、两大国民核算体系的主要差异*注意区分国民经济账户和国民经济核算NationalAccounts:国民(经济)账户,国民会计NationalAccounting:国民核算SystemofNationalAccounts(SNA),联合国的国民经济账户(核算)体系SystemofNationalAccounting:一般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包括SNA和MPS等各种国民经济核算体制)*三、联合国的国民账户体系产生和发展192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1932年,罗斯福新政1936,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否定自由放任,主张政府干预1947,旧国联发布斯通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和辅助表》,SNA基本核算框架基本形成*1968,《SNA》完善基本概念、部门分类和账户体系的逻辑结构与表达方式,引入投入产出、资金流量、资产负债以及不变价核算的有关内容,基本形成一套内容完整、方法科学的核算体系1993,《SNA》篇幅庞大、内容丰富、结构复杂、方法科学,扩展到人力资源统计和环境经济综合核算,显示出高度的成熟性《SNA2008》对各国的国民经济核算和宏观管理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SNA的核算内容简化为国民经济五大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考察关键总量,比如产出、消耗、消费、投资等投入产出核算: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资金流量核算:部门间经济收支关系资产负债核算:资产负债存量国际收支核算:对外经济往来和对外资产负债*四、中国的国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