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患者高烧不退护理.pptx
文件大小:3.39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2.26千字
文档摘要

患者高烧不退护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物理降温实施

01

病情评估与处理

03

药物降温管理

04

病情观察要点

05

并发症预防措施

06

患者及家属指导

01

病情评估与处理

体温监测方法

将口表放在舌下并紧闭口唇,避免用口呼吸,以免因呼吸导致口腔温度降低。

口腔测温

将体温计夹在腋下,确保体温计与皮肤紧密接触,避免测量误差。

腋下测温

将体温计插入肛门约2-3厘米,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肠黏膜。

肛门测温

观察患者的面色、皮肤色泽、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寒战、头痛、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以及症状的变化趋势。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了解是否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等异常表现。

体征评估要点

环境调整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室温,但避免直接吹风,以免加重病情。

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以便散热。

可在额头、腋下等部位放置冰袋或湿毛巾,有助于降低体温。

02

物理降温实施

冰敷部位

额头、后脑勺、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处。

01

冰敷材料

冰袋、冰毛巾、退热贴等。

02

冰敷时间

每次冰敷10-20分钟,间隔半小时后再敷。

03

注意事项

避免冻伤,冰敷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04

冰敷操作规范

温水擦浴步骤

擦浴水温

擦浴部位

擦浴方式

擦浴次数

以略低于体温的温水为宜。

全身擦拭,重点为腋窝、腹股沟、肘窝、腘窝等血管丰富处。

用毛巾浸湿后拧干,轻轻擦拭皮肤,避免用力搓揉。

根据体温情况,可每15-30分钟擦浴一次。

退热贴使用技巧

退热贴选择

选择正规品牌、质量可靠的退热贴。

01

贴敷部位

额头、太阳穴、颈动脉、股动脉等大血管流经处。

02

贴敷时间

根据说明书指示,一般为6-8小时更换一次。

03

注意事项

观察贴敷部位有无过敏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停止使用。

04

03

药物降温管理

用药指征判定

体温判定

根据患者体温判断是否需要使用药物降温,通常体温≥38.5℃时考虑使用。

症状评估

病因分析

评估患者是否出现头痛、肌肉酸痛、烦躁等不适症状,以及这些症状是否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休息。

了解发热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采取药物降温措施。

1

2

3

剂量计算标准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特点选择合适的降温药物。

药物种类

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性别等因素,按照药物说明书或医嘱计算剂量。

剂量计算

根据药物特点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等。

给药途径

不良反应监测

过敏反应监测

注意患者是否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停药并就医。

03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02

生命体征监测

体温监测

用药后定期测量体温,了解降温效果,避免出现体温过低的情况。

01

04

病情观察要点

持续高热预警信号

体温持续在39度以上

持续高烧可能导致身体器官受损,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01

体温急剧升高

若体温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预示着病情可能恶化,需立刻就医。

02

伴随其他症状

如头痛、恶心、呕吐、皮疹等,可能是严重感染的征兆。

03

意识状态跟踪指标

高烧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受损,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

意识模糊或昏迷

反应迟钝

言语不清

如患者对声音、光线等刺激反应迟钝,可能是脑部受损的表现。

高烧时患者可能出现胡言乱语或言语不清的现象,需留意观察。

高烧时患者容易脱水,需准确记录饮水量,确保水分充足。

饮水量记录

尿量是判断患者是否脱水的重要指标,应定期记录并比较。

尿量观察

对于需要输液的患者,应详细记录输液量、时间和种类,以便医生评估治疗效果。

输液情况记录

液体摄入量记录

05

并发症预防措施

惊厥预防策略

氧气疗法

给予氧气吸入,以减轻脑缺氧,降低惊厥发生风险。

03

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冰敷、温水擦浴等,避免体温过高。

02

控制体温

抗惊厥药物应用

适当使用抗惊厥药物,如苯巴比妥、地西泮等,可降低惊厥发生率。

01

脱水干预方法

补充水分

鼓励患者多饮水,也可通过静脉输液补充体液,以纠正脱水状态。

01

电解质平衡

监测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02

尿量监测

记录患者尿量,确保肾脏功能正常,预防脱水引起的肾脏损害。

03

继发感染控制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抗生素应用

口腔护理

皮肤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定期漱口,预防口腔感染。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压疮和继发感染的发生。

06

患者及家属指导

保持室内安静整洁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直接吹风,定期打扫室内卫生。

物理降温

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用湿毛巾敷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处,避免酒精擦浴。

补充水分

鼓励患者多喝水,如温开水、果汁、葡萄糖水等,以防脱水。

饮食调理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稀饭、